次韵仇仁近梅雨

· 方回
客心何日渡桑乾,琐琐良难雨更难。 途潦家家踰户限,檐声夜夜过更阑。 归舟屡阻千滩涨,暑簟频惊五月寒。 会许灯花报晴信,书帷新照玉虫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去作诗。
  • 仇仁近: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梅雨:指初夏江淮流域持续较长的阴雨天气,正值梅子成熟,故称梅雨。
  • 渡桑乾:渡过桑乾河,这里可能指诗人想要回家的路程。
  • 琐琐:形容事情繁琐、难以处理。
  • 途潦:路上的积水。
  • 踰户限:跨过门槛,形容水深到家中。
  • 檐声:屋檐滴水的声音。
  • 过更阑:过了深夜。
  • 归舟:回家的船。
  • 暑簟:夏天的竹席。
  • 五月寒:指梅雨季节的阴冷。
  • 灯花:灯芯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古人认为灯花是吉兆。
  • 书帷:书房的帘幕。
  • 玉虫丹:指灯花,因其形状像虫,颜色红如丹砂。

翻译

何时才能渡过桑乾河回到家乡,琐碎的事情难以处理,再加上这梅雨更是难上加难。 家家户户门前都积满了水,屋檐滴水的声音夜夜持续到深夜。 回家的船屡次被千滩上涨的水阻拦,夏日的竹席上频频感到五月的寒意。 希望能有灯花报来晴天的消息,书房的帘幕上新映出灯花如玉虫丹的景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梅雨季节的阴郁景象和诗人渴望归家的心情。诗中通过“途潦家家踰户限”和“檐声夜夜过更阑”等生动细节,展现了梅雨带来的不便和漫长夜晚的寂寥。末句“会许灯花报晴信,书帷新照玉虫丹”则寄托了诗人对晴天的期盼和对家乡的思念,灯花的吉兆象征着希望和归途的开启。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深切渴望和对梅雨季节的细腻感受。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