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仇仁近暑中二首

· 方回
初减官河几许深,向来惟恐百城沈。 晴阶近喜收檐滴,暑屋殊嫌乏树阴。 妾妇齿牙工斗阋,比邻疟疠厌呻吟。 悬知壮士无颜色,赖有同心可断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仇仁近:人名,诗人的朋友。
  • 官河:官方管理的河道。
  • 百城:指众多的城池,这里可能指城市或居民区。
  • 收檐滴:指屋檐上的雨水停止滴落。
  • 暑屋:炎热的屋子。
  • 妾妇:指家中的妇女。
  • 斗阋:争吵。
  • 比邻:邻居。
  • 疟疠:疟疾,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
  • 呻吟:因病痛或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 悬知:预料,猜测。
  • 壮士:勇士,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或他人。
  • 无颜色:形容面色苍白,无精打采。
  • 同心可断金:比喻同心协力可以克服困难。

翻译

官河的水位刚刚减少了一些,我一直以来都担心众多的城池会被淹没。晴朗的日子里,我高兴地看到屋檐上的雨水停止了滴落,但在炎热的屋子里,我却特别讨厌缺少树荫。家中的妇女们擅长争吵,而邻居们因疟疾而痛苦呻吟,让人厌烦。我预料到勇士们会显得无精打采,但幸好有同心协力可以克服困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里的一些生活场景和诗人的感受。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水患的担忧,对晴天的喜悦,以及对炎热和家庭纷争的不满。通过对比屋檐雨水的停止和缺乏树荫的暑屋,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夏日的炎热和不适。最后,诗人以壮士的无精打采和同心协力的力量作结,表达了对困难的预见和对团结力量的信任。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体验。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