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叔有还古鼎

· 方回
我尝飞过洞庭湖,但有青天地欲无。 出峡蜀人趋鼎澧,溯江荆阃救巴渝。 飘零诗酒全如梦,流落兵戈剩此躯。 今日升平归去好,汎洲应有橘千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飞过:比喻快速经过。
  •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 青天:蓝天。
  • 地欲无:形容地面广阔,几乎看不到边际。
  • 出峡:离开峡谷。
  • 蜀人:四川人。
  • :前往。
  • 鼎澧:指鼎州(今湖南常德)和澧州(今湖南澧县)。
  • 溯江:逆流而上。
  • 荆阃:指荆州(今湖北江陵)。
  • 巴渝:指巴州(今重庆)和渝州(今重庆)。
  • 飘零:形容四处流浪,无固定居所。
  • 全如梦:一切都像梦一样虚幻。
  • 流落:流浪在外,无家可归。
  • 兵戈:战争。
  • 剩此躯:只剩下这身体。
  • 升平:和平时期。
  • 归去:返回故乡。
  • 汎洲:泛指江中的小岛。
  • 橘千株:形容橘树很多。

翻译

我曾快速经过洞庭湖,只见蓝天无际,大地广阔。离开峡谷的四川人前往鼎州和澧州,逆流而上的荆州人去救援巴州和渝州。四处流浪,诗酒生活全都像梦一样虚幻,流落在战争中,只剩下这身体。如今和平时期,回到故乡是好事,江中的小岛上应有成千上万的橘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方回在动荡时期的流浪经历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飞过洞庭湖”和“青天地欲无”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与后文的“飘零诗酒全如梦”和“流落兵戈剩此躯”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无奈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最后两句“今日升平归去好,汎洲应有橘千株”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