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欧阳书室简信道同游
佳游念兹山,何心计脩阻。
一来感奇逢,再至欣夙睹。
萧萧读书岩,高风凛终古。
杂木荒女萝,遗踪记环堵。
当时想禽鱼,英姿识龙虎。
而我后千龄,披榛悼前武。
磴道方涉云,松林忽闻雨。
悠悠遂忘归,远意入平楚。
既寻石上室,复息林下宇。
长飔凉衣巾,薄暮多笑语。
乡来同苦辛,殷勤问游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脩阻(xiū zǔ):道路遥远且阻隔。
- 夙睹(sù dǔ):早已见过。
- 环堵(huán dǔ):四周的墙壁。
- 前武(qián wǔ):前人的足迹或事迹。
- 磴道(dèng dào):石阶路。
- 平楚(píng chǔ):平坦的楚地,这里指开阔的视野。
- 长飔(cháng sī):长风。
- 薄暮(bó mù):傍晚。
翻译
我心中念念不忘这座山的美景,不计较路途的遥远与阻隔。第一次来访是因奇遇而感动,再次到来则是欣喜于重见旧景。那萧萧的读书岩,高洁的风范永远凛然。杂乱的树木和荒芜的女萝,遗留下来的踪迹记录着四周的墙壁。那时我想到的是山中的禽鱼,英勇的姿态如同龙虎。而我已是千载之后,穿越丛林,悼念前人的足迹。石阶路仿佛穿云而过,松林中忽然听到雨声。我悠然自得,忘记了归途,远方的意趣融入开阔的视野。我既探访了石上的书室,又休息在林下的屋宇。长风凉爽了衣巾,傍晚时分,欢声笑语更多。回想之前同行的辛苦,我殷勤地询问着旅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欧阳书室的情景,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佳游念兹山”一句即表明了诗人对这座山的深厚情感,而“一来感奇逢,再至欣夙睹”则进一步以亲身经历来强调这种情感的深沉。诗中通过对读书岩、杂木、女萝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幽静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对前人遗迹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最后,诗人通过对同行旅伴的询问,表达了对共同经历的珍视和对友情的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