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白府判仲谦所藏钱舜举岩壑图

· 刘诜
我如谢公好名山,开卷著我千岩万壑间。乱烟遥峰出缥缈,怪石翠树相回环。 忽然山破飞瀑落,皎如仙人玉带垂云端。喧豗欲撼溪谷动,使我毛发森青寒。 不知其间有何径,但见荷担两两相追攀。浮屠崔嵬苍壁顶,佛屋隐映长松关。 下通窈窕知何处,想见小溪穿石去。沙边汲叟犬相随,桥上行人驴半度。 林空路断孤舟横,或坐舟尾或疾撑。左岩右滩地苦狭,长篙落石如有声。 我疑桃源从此逝,恍若风景非人世。欲呼钱郎问其涂,钱郎已去谁能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谢公:指谢灵运,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好游山水著称。
  • 缥缈(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 喧豗(xuān huī):形容声音大而杂乱。
  • 窈窕(yǎo tiǎo):形容深远曲折。
  • 浮屠:指佛塔。
  • 崔嵬(cuī wéi):形容山势高峻。
  • 窈窕(yǎo tiǎo):形容深远曲折。
  • 汲叟(jí sǒu):指打水的老人。
  • 恍若:仿佛,好像。

翻译

我像谢灵运一样喜爱名山,打开画卷仿佛置身于千岩万壑之中。远处的乱烟和遥远的山峰若隐若现,怪石和翠绿的树木相互环绕。

突然间,山峰裂开,飞瀑直落,皎洁如仙人玉带垂挂云端。喧闹的水声似乎要撼动溪谷,使我感到寒意,毛发竖立。

不知这山中有什么路径,只见有人荷担而行,两两相随。高耸的佛塔矗立在苍壁之顶,佛屋在长松掩映下显得幽静。

下方通向何处不得而知,想象中是溪水穿石而过。沙边打水的老人有犬相伴,桥上行人驴子半渡。

林间空旷,路途中断,孤舟横陈,有人坐在船尾,有人急速撑船。左岸是岩壁,右岸是滩涂,地势狭窄,长篙击石,声声入耳。

我怀疑这桃源般的美景从此消失,仿佛这风景不属于人间。想要呼唤钱郎询问路径,但钱郎已离去,谁能呼唤他?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幅山水画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迷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乱烟遥峰出缥缈”、“皎如仙人玉带垂云端”等,形象地描绘了山水的壮丽与神秘。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体现了元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

刘诜

元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