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公:指吴姓的官员。
- 挽词:哀悼死者的词章。
- 廖大圭:元代诗人。
- 延陵:古地名,今江苏常州一带,此处指吴公的家乡。
- 立政临民:治理国家,管理百姓。
- 经:方法,原则。
- 父老数州:指多个州县的老人。
- 争说尹:争相谈论吴公。
- 蛮夷:古代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
- 一节旧瞻星:指吴公在边远地区任职时,仍然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 鄞江:江名,在今浙江省。
- 黄泉:指阴间,死亡之地。
- 锦里:地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此处指吴公的葬地。
- 玉树:比喻优秀的人才。
- 淑人:指贤良的妻子。
- 同穴:同葬一墓,指夫妻合葬。
- 老成:指年高有德的人。
- 仪刑:榜样,模范。
翻译
吴公的家族声誉源自古老的延陵,他治理国家管理百姓自有其原则。多个州县的老人都争相谈论他的政绩,即使在边远地区任职,他也保持着高尚的品德。鄞江通往阴间的路遥远,而锦里的春天让玉树般的优秀人才青翠欲滴。愿他与贤良的妻子同葬一墓,美好的传统在何处能再见到这样的榜样?
赏析
这首挽词表达了对吴公的深切哀悼和高度赞扬。诗中,“家声礼乐古延陵”一句,既点明了吴公的家族背景,又暗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随后,通过“立政临民自有经”和“父老数州争说尹”等句,展现了吴公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受百姓爱戴的形象。而“蛮夷一节旧瞻星”则突出了吴公在边远地区仍能保持高尚品德的难能可贵。最后,诗人以“归与淑人同穴好”表达了对吴公夫妻情深的羡慕,同时“老成何处见仪刑”则流露出对吴公逝去后无人能继的深深遗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表达了对吴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