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

· 熊鉌
春来一月雨,米斗钱三千。 江空尽绝市,灶冷厨无烟。 我从莆城来,四望良凄然。 滨海皆食淡,逻卒相寻挻。 累累起夫役,庶局供熬煎。 玉食宁几何,千百俱并缘。 祇今二月节,何暇及种田。 使臣询民瘼,当务固有先。 近仓有陈粟,庶解朝夕悬。 州县价一平,乡闾自然宽。 欲言事何限,何当息民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莆城:今福建省莆田市。
  • 食淡:指吃淡而无味的食物,这里指食物短缺。
  • 逻卒:巡逻的士兵。
  • 相寻挻:相互寻找,这里指士兵们四处寻找食物。
  • 累累:形容连续不断。
  • 起夫役:征召民夫做劳役。
  • 庶局:指官府。
  • 供熬煎:提供煎熬,这里指官府对民众的压榨。
  • 玉食:指精美的食物,这里指官员的奢侈生活。
  • 并缘:指官员们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 二月节:指农历二月,春季的开始。
  • 民瘼:民众的疾苦。
  • 近仓:指官府的粮仓。
  • 朝夕悬:形容生活困苦,朝不保夕。
  • 州县价一平:指州县统一价格。
  • 乡闾:指乡村。
  • 息民肩:减轻民众的负担。

翻译

春天来临一个月,米价已经涨到三千钱一斗。江水空旷,市场几乎绝迹,厨房冷清,没有炊烟。我从莆城来,四处观望,感到非常凄凉。沿海地区食物短缺,巡逻的士兵们四处寻找食物。连续不断地征召民夫做劳役,官府对民众进行压榨。官员们享受着精美的食物,却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现在正是二月,春天的开始,但人们哪有时间去种田。使臣询问民众的疾苦,应该先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官府的粮仓里有陈旧的粮食,或许可以缓解朝不保夕的生活。如果州县能统一价格,乡村自然会变得宽裕。想要说的事情太多了,何时才能减轻民众的负担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春天时民众生活的艰辛,通过对比官员的奢侈与民众的困苦,揭示了社会的不公。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如“江空尽绝市”、“灶冷厨无烟”,形象地展现了市场的萧条和民众的饥饿。同时,通过“累累起夫役”、“庶局供熬煎”等句,深刻反映了官府对民众的压榨。最后,诗人呼吁减轻民众负担,体现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熊鉌

宋建宁建阳人,字去非。初名铄,字位辛。号勿轩,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 1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