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长春道院春雨即事呈郑尊师二首

· 杨载
客游无赖阻重阴,院落萧条径术深。 数亩林塘观不厌,一窗风雨坐相侵。 灵虬尚有蟠泥迹,老骥宁无越块心。 多谢西家贤太守,相招乐饮费千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寄居。
  • 无赖:无奈。
  • 重阴:浓密的云层。
  • 院落:庭院。
  • 萧条:寂寥冷清。
  • 径术:小路。
  • 灵虬:传说中的神龙。
  • 蟠泥迹:指龙潜伏在泥中留下的痕迹。
  • 老骥:老马。
  • 越块心:指老马仍有越过障碍的雄心。
  • 西家:指西边的邻居。
  • 太守: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市长或省长。
  • 相招:邀请。
  • 乐饮:愉快地饮酒。
  • 费千金:花费大量金钱。

翻译

寄居在长春道院,春雨连绵,我感到无奈,因为浓密的云层阻挡了我的游历。庭院寂寥冷清,小路显得格外深长。院中的几亩林塘景色虽美,我却无法厌倦,但窗外的风雨却不断地侵扰着我。传说中的神龙尚且有潜伏在泥中的痕迹,而我这匹老马,难道就没有越过障碍的雄心吗?多谢西边那位贤明的太守,他邀请我愉快地饮酒,花费了大量的金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春雨中的道院生活,通过“重阴”、“萧条”、“风雨”等意象,传达出一种孤寂与无奈的情绪。诗中“灵虬”与“老骥”的比喻,表达了作者虽处逆境,但内心仍怀有追求和雄心。结尾的“多谢西家贤太守”则透露出作者对友人慷慨招待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怀。

杨载

杨载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杨载先祖杨建为浦城人,父杨潜,南宋诸生。杨载生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丧父,徙居杭州,博涉群书,赵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调管领系官海船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复科举,登进士第,授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迁儒林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岁。载以文名,自成一家,诗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杨仲弘诗》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