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石

· 杨载
林前怪石起参差,篁竹丛深使客疑。 如过潇湘江上路,鹧鸪啼罢日西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参差(cēn cī):不齐的样子。
  • 篁竹:一种竹子,这里泛指竹林。
  • 潇湘:指潇水和湘水,也泛指湖南地区。
  • 鹧鸪(zhè gū):一种鸟,常用来象征离别或思乡。

翻译

林前的怪石错落不齐,竹林深密使过客感到疑惑。 仿佛走在潇湘江边的小路上,鹧鸪啼鸣结束时,太阳已经西斜。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林中怪石与深密的竹林,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氛围。诗中的“参差”形容怪石的不规则,增添了自然界的野趣。而“篁竹丛深”则加深了这种幽深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未知的竹海之中。后两句通过“如过潇湘江上路”和“鹧鸪啼罢日西时”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的地域特色,还通过鹧鸪的啼鸣和日落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时光流转、日暮途远的感慨,使全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富有情感。

杨载

杨载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杨载先祖杨建为浦城人,父杨潜,南宋诸生。杨载生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丧父,徙居杭州,博涉群书,赵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调管领系官海船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复科举,登进士第,授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迁儒林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岁。载以文名,自成一家,诗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杨仲弘诗》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