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凤二首

· 刘诜
清姿方颊两眉扬,从我东西近我长。 诸子谁能高意气,十年却悔学文章。 眼前言笑疑生死,箧里诗书半在亡。 坐愧太丘真有德,贤孙迎客立成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姿:清秀的身姿。
  • 方颊:方形的脸颊。
  • 诸子:指众多的学子或同辈。
  • 高意气:高昂的志气或情绪。
  • 学文章:学习文学创作。
  • (qiè):小箱子。
  • 太丘:指陈寔,东汉时期的名士,因其居住在太丘,故称太丘。
  • 贤孙:贤能的孙子。
  • 立成行:站立成行列,形容整齐有序。

翻译

清秀的身姿,方形的脸颊,两眉飞扬,与我同行,近我身旁。 众多学子中,谁能拥有高昂的志气,十年之后,我却后悔学习文学创作。 眼前的言笑,仿佛生死之隔,小箱子里的诗书,半数已失。 我感到惭愧,太丘陈寔真是有德,他的贤孙们整齐地迎客,站立成行。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清秀的身姿与学识的失落,表达了对过去学习文学的后悔和对高昂志气的向往。诗中“诸子谁能高意气,十年却悔学文章”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感受。后两句通过对太丘陈寔及其贤孙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德行和家族荣誉的敬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元代诗人刘诜对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的深刻思考。

刘诜

元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