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赋二首

· 刘诜
昔出忧雨来,今行恐无雨。 傥苏八月旱,宁受一日苦。 潇潇凉浥稻,稍稍润入土。 生物吸流滋,如饥得膏乳。 田家隔短墙,颇亦闻笑语。 幸收饘粥资,筋力庶可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傥苏(tǎng sū):倘若,如果。
  • 浥(yì):湿润。
  • 饘(zhān)粥:稠粥。

翻译

昔日出门时忧虑雨水的到来,如今出行恐怕不会遇到雨水。倘若能缓解八月的旱情,宁愿忍受一天的辛苦。微风带来凉意,湿润了稻田,渐渐地滋润了土壤。万物吸收着这流动的水分,就像饥饿的生物得到了油脂和乳汁。田家之间隔着短墙,也能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幸好收获了足够做稠粥的粮食,筋骨之力或许可以得到补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农民对雨水的期盼和对丰收的喜悦。诗中通过对比昔日与今行的天气,表达了农民对旱情的担忧和对雨水的渴望。后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水滋润大地、滋养万物的景象,以及田家因此而生的欢乐情绪。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农民对自然恩赐的感激和对生活的热爱。

刘诜

元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