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凤二首

· 刘诜
举世堂堂福禄人,衰门衅咎独何深。 学违素志元安命,老哭才孙最损心。 暑载渔舟翁挽柩,夜归僧屋鬼同林。 庭前桧竹阴阴在,陈迹如今岂可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衅咎(xì jiù):指灾祸或罪责。
  • 素志:指平素的志愿或志向。
  • 损心:伤心。
  • 渔舟:渔船。
  • (jiù):装有尸体的棺材。
  • 僧屋:僧人居住的房屋。
  • 鬼同林:比喻孤独无助,与鬼为伴。
  • 桧竹:桧树和竹子。
  • 阴阴:形容树木茂密,遮蔽阳光的样子。
  • 陈迹:过去的痕迹或遗迹。

翻译

世间众多福禄双全之人,唯独我这衰败之门灾祸深重。 学识与素愿相违本已无奈,老来痛哭才孙更是伤心至极。 夏日里渔船上的老翁在挽柩,夜晚归僧屋却似与鬼同林。 庭院前的桧树竹林依旧阴凉,但往昔的痕迹又怎能寻觅?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悲叹和对过往的怀念。诗中,“衰门衅咎独何深”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家族衰败和个人不幸的深切感受。后文通过对“学违素志”、“老哭才孙”等生活片段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悲凉的氛围。结尾的“庭前桧竹阴阴在,陈迹如今岂可寻”则透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与无法追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沧桑的深刻感悟。

刘诜

元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