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捣衣

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 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不及前。 苜蓿总肥宛騕袅,琵琶曾泣汉婵娟。 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年始惘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捣衣:古代洗衣方式,用木棒敲打衣物以去除污垢。
  • 砧声:捣衣时木棒敲打石砧的声音。
  • 衣冠:指士大夫的服饰,也泛指文化、礼仪。
  • 苜蓿:一种草本植物,常用来喂养牲畜。
  • 宛騕袅:形容马匹健壮的样子。
  • 琵琶:一种弦乐器,常用于表达哀怨之情。
  • 汉婵娟:指汉代的女子,这里特指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曾弹琵琶以表达哀怨。
  • 俯仰:比喻时间的短暂,一俯一仰之间。

翻译

秋天的天空下,碧梧树上的露水滴落,捣衣的砧声连绵不断,思绪也随之绵延。北方的风俗依旧保留着古朴,而南渡的士大夫文化却不如从前。苜蓿草总是让马儿长得肥壮,琵琶的乐声曾经让汉代的女子哭泣。人世间的事情转瞬即逝,成为古今,何必等到多年后才感到迷茫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秋夜的捣衣声和北风南渡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文化衰落的感慨。诗中“砧声不断思绵绵”一句,以捣衣声为背景,引出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后句通过对北方风俗和南渡衣冠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文化的变迁。末句“人间俯仰成今古”则深刻地表达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哲理,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赵孟頫

赵孟頫

元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宗室。幼聪敏,为文操笔立就。以父荫为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家居。世祖征入朝,授兵部郎中,迁集贤直学士。帝欲使与闻中书政事,固辞。每见,必语及治道,多所裨益。累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文敏。诗文清邃奇逸,书法兼工篆、隶、行草,自成一家。绘画亦善山水、竹石、人物、鞍马、花鸟。有《松雪斋文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