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周御史二十韵

· 杨载
同游河北后,共抵浙西初。 独倚知心旧,翻成会面疏。 三年仍契阔,万里更吹嘘。 小子无奇气,先生有过誉。 见称司马赋,求授夏侯书。 仓卒排归计,淹留著寓居。 已非兴俊逸,犹是主痈疽。 名士多亲我,诸公或请予。 驾言将采芑,即事欲连茹。 顾尔伤流矢,居然恨倚闾。 惊心闻杜宇,过眼易蟾蜍。 忽召抽金匮,俄徵论石渠。 文章殊贾马,谋略匪严徐。 薄技终难效,穷愁只自如。 尚矜存弊履,不肯曳长裾。 与作栖梁燕,宁为呼辙鱼。 仪形长日想,怀抱几时摅。 奏疏闻当宁,抽毫待直庐。 乌台弦既改,鳌禁席仍虚。 马首何由见,分光兴有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契阔:qì kuò,离合,聚散。这里指离别。
  • 吹嘘:这里指帮助,提携。
  • 痈疽:yōng jū,中医指恶性脓疮。这里比喻恶劣的环境。
  • 采芑:cǎi qǐ,古代的一种蔬菜,这里指采集蔬菜,比喻从事某种活动。
  • 连茹:lián rú,比喻接连不断。
  • 倚闾:yǐ lǘ,指母亲在家门口等待儿子归来,比喻思乡之情。
  • 杜宇:dù yǔ,即杜鹃,这里指杜鹃的叫声,常用来象征悲伤。
  • 蟾蜍:chán chú,月亮,这里指时间流逝。
  • 金匮:jīn guì,古代藏书的地方,这里指重要的文献。
  • 石渠:shí qú,古代藏书的地方,这里指重要的文献。
  • 贾马:jiǎ mǎ,指贾谊和司马相如,两位著名的文学家。
  • 严徐:yán xú,指严助和徐乐,两位著名的政治家。
  • 弊履:bì lǚ,破旧的鞋子,比喻贫穷。
  • 长裾:cháng jū,长袍,这里指高官的服饰。
  • 呼辙鱼:hū zhé yú,比喻生活困顿,无法自拔。

翻译

同游河北之后,我们共同抵达浙西之初。独自倚靠的是旧日的知心,却变成了会面的稀疏。三年间我们仍感离别之苦,万里之外你仍在帮助我。我这小子没有特别的才能,先生却过分地赞誉我。你称赞我如司马相如的赋,求我传授如夏侯胜的书。仓促间我安排了归乡的计划,却在此地滞留,成为寄居者。我已不再是那个俊逸的少年,却仍是那个主宰恶劣环境的人。名士们多亲近我,诸公也常请我帮忙。我驾着车想要去采集芑菜,即刻就要开始连绵不断的事务。然而我却因流矢而受伤,居然因思乡而心生恨意。听到杜鹃的叫声让我心惊,时间的流逝让我易感悲伤。忽然间我被召去整理金匮中的文献,不久又被征召去论说石渠中的书籍。我的文章怎能与贾谊和司马相如相比,我的谋略也非严助和徐乐所能及。我的小技艺终究难以见效,穷困和忧愁只如常。我仍自矜地保留着破旧的鞋子,不愿穿上高官的长袍。我宁愿成为栖息在梁上的燕子,也不愿成为呼唤辙中的鱼。我日复一日地想象着你的仪容,何时才能舒展我的怀抱。我奏疏给皇上,抽出笔来等待在直庐。乌台的弦已经改变,鳌禁的席位仍然空虚。何时才能再见你的马首,分享你的光辉。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作者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境遇,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与对现实的不满。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杨载

杨载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杨载先祖杨建为浦城人,父杨潜,南宋诸生。杨载生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丧父,徙居杭州,博涉群书,赵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调管领系官海船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复科举,登进士第,授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迁儒林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岁。载以文名,自成一家,诗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杨仲弘诗》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