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 吴江中秋

莎草被长洲。吴江拍岸流。忆故家、西北高楼。十载客窗憔悴损,搔短鬓、独悲秋。 人在塞边头。断鸿书寄不。记当年、一片闲愁。舞罢羽衣尘满面,谁伴我、广寒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莎草(suō cǎo):一种生长在湿地或水边的草本植物。
  • 长洲:地名,指长形或岛屿状的地方。
  • 吴江:江名,位于今江苏省南部。
  • 拍岸流:形容江水冲击岸边的景象。
  • 故家:指诗人的故乡或旧居。
  • 西北高楼:指诗人故乡的某个高处,可能是一个地标性的建筑。
  • 十载:十年。
  • 客窗:指在外的住所的窗户。
  • 憔悴损:形容因忧愁或疾病而消瘦憔悴。
  • 搔短鬓:用手指搔弄鬓发,形容忧愁或焦虑的样子。
  • 独悲秋:独自感受秋天的悲伤。
  • 塞边头:边塞的尽头,指边疆地区。
  • 断鸿书:断了的鸿雁传书,比喻音信断绝。
  • 一片闲愁:满心的忧愁。
  • 舞罢羽衣:指舞蹈结束后,羽衣(舞蹈服装)上的尘埃。
  • 广寒游:指在月宫(广寒宫)中的游历,这里比喻孤独无伴的状态。

翻译

莎草覆盖了长洲,吴江的江水拍打着岸边流淌。回忆起故乡西北方向的高楼。十年间,我在外地的窗户下,因忧愁而变得憔悴,搔弄着短鬓,独自感受秋天的悲伤。

我身在边塞的尽头,断了的鸿雁无法传递书信。记得当年,心中充满了忧愁。舞蹈结束后,羽衣上满是尘埃,谁来陪伴我,在这广寒宫中游历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长期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忧愁。诗中通过“莎草被长洲”、“吴江拍岸流”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氛围。诗人回忆故乡的高楼,感叹十年客居生活的憔悴,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后半部分通过“断鸿书寄不”、“舞罢羽衣尘满面”等意象,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汪元量

宋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度宗咸淳间进士。以善琴供奉内廷。宋亡,随北去。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