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墓

杀身非为欲成仁,忍见殷宗入镐豳。 黼冔祼将怜大雅,墓田华表愧谀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比干:商朝末年忠臣,因直言进谏被纣王所杀。
  • 殷宗:指商朝的宗庙。
  • 镐豳:古代地名,镐指镐京,即西周的都城;豳指豳地,古代周族的发祥地。这里指商朝被周朝所取代。
  • 黼冔:古代帝王戴的帽子。
  • 祼将:古代祭祀时的一种仪式,指将酒洒在地上以祭奠。
  • 大雅: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 墓田:墓地。
  • 华表:古代立在宫殿、城垣或陵墓前的石柱,用以表示威严或纪念。
  • 谀臣:指阿谀奉承的臣子。

翻译

牺牲生命并非为了成就仁义,只是不忍心看到商朝的宗庙被周朝取代。 戴着帝王的帽子,进行祭祀仪式,我怜悯那些拥有高尚品德的人, 站在墓地前的华表下,我为自己的谀臣行为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干墓的哀悼,表达了对忠臣比干的敬仰和对商朝灭亡的哀思。诗中“杀身非为欲成仁”一句,既是对比干忠诚的赞美,也是对当时政治黑暗的批判。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干墓前的华表和自己的内心感受,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行为的自我审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周伯琦

元饶州人,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周应极子。幼入国学为上舍生,以荫补南海簿,三转为翰林修撰,顺帝至正中累迁参知政事,招谕平江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余年。士诚灭,乃归,寻卒。仪观温雅,博学工文章,尤以篆隶真草擅名。有《说文字原》、《六书正讹》等。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