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月波圭大章先月亭
人必贵虚明,月色爱端正。
旁死还哉生,以渐至圆净。
谁于既望宵,分此先后景。
亭依水西浒,月出山东岭。
孤光一离天,即破亭色暝。
凭阑对东湖,潋滟一千顷。
惟怜亭西隅,阴阴尚幽映。
一轮固圆明,未尽满月境。
何如到天心,山河了无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既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 山东岭:指东边的山岭。
- 潋滟: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一千顷:形容水面广阔。
- 天心:天空的中心。
翻译
人必须保持心灵的空明,月色则喜爱其端正之美。月亮从死寂的旁死星宿逐渐复苏,渐渐变得圆润明净。谁能在既望之夜,分辨这先后的景色呢?亭子依水而建在西岸,月亮从东边的山岭升起。孤寂的光芒一旦离开天空,就打破了亭子的昏暗。凭栏对着东湖,湖面波光粼粼,广阔无垠。只是怜爱亭子西角,那里依然幽暗映照。一轮圆月固然明亮,但还未完全展现满月的境界。如何能让月亮到达天心,那时山河都无影无踪。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月色的变化和亭子的景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心灵境界的追求。诗中,“人必贵虚明,月色爱端正”一句,既是对人生态度的表达,也是对月色之美的赞美。后文通过对月亮升起、光芒照耀亭子以及湖面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月夜的静谧与壮美。结尾处,作者向往月亮能到达天心,象征着对更高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岑安卿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