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学可赴平江学道书院长

姑苏古伯国,繁华有遗踪。 栉比十万家,楼台出鸿濛。 歌舞彻清夜,锦绣围春风。 苟无礼义化,流荡将何从。 子游千载士,文学洙泗宗。 邦人致仰慕,筑室阛阓中。 牺牲与笾豆,祀事洁且丰。 育材阐王化,道义相磨砻。 有如砥柱石,屹然障河洪。 吾邦旧文献,近亦多章逢。 扬子昔长此,讲贯懋厥功。 吾子亦云往,辞色温其恭。 薰风揭绛帐,皋比座蒙茸。 愿精学道旨,再使民俗忠。 我当踵季札,观风一来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栉比:像梳齿那样密密地排列着。
  • 鸿濛:指天空。
  • 笾豆:古代祭祀时盛食物的器具。
  • 阛阓:市区的墙和门,借指市区。
  • 砥柱石:比喻能担当重任、支撑危局的人或力量。
  • 章逢:指文章和学问。
  • 皋比:古代指虎皮,这里比喻座位。
  • 蒙茸:杂乱的样子。

翻译

姑苏是古代的伯国,繁华的遗迹至今可见。城中的房屋密密麻麻,像梳齿一样排列,楼台高耸入云。夜晚歌舞升平,春风中满是锦绣的气息。但如果失去了礼义的教化,这样的繁华又将何去何从呢?子游是千载难逢的士人,他的文学成就源自洙泗之学。当地人对他的仰慕之情,促使他们在市区中为他筑起了纪念的场所。祭祀时,牺牲和笾豆都准备得既洁净又丰盛。这里培养人才,阐释王道,道义相互磨砺。就像砥柱石一样,屹立不倒,支撑着河流的洪流。我们这个地方的旧文献,近年来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章和学问。扬子曾经在这里长期讲学,他的功绩显赫。现在你也要前往那里,言辞和态度都显得温和而恭敬。夏日的风轻轻吹拂着红色的帐篷,你的座位上虎皮杂乱地摆放着。希望你能精研学道的真谛,再次使这里的民俗变得忠诚。我也会追随季札的脚步,来这里一同观察风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姑苏古城的繁华景象,同时表达了对古代士人子游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中通过对姑苏城景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其历史与文化的厚重。诗人通过对子游的赞美,强调了文学与道义的重要性,并期望后来者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岑安卿

岑安卿

元馀姚人,字静能。号栲栳山人。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沦落不偶。有《栲栳山人集》。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