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二扈从乘舆汎舟西山玉泉次韵左丞许公可用纪事廿韵

首夏清和候,西郊山水乡。 飞龙方利见,鸣凤尽高翔。 游豫三农慰,巡观八骏骧。 采虹明斗盖,文鹢缓风樯。 剑佩鹓联序,貂珰鸨肃行。 珍羞移饔膳,琛贽自梯航。 警跸乾坤廓,旂旌日月扬。 五云光郁郁,九奏韵锵锵。 雾阁藏莲界,霞杯湛桂浆。 洞岩晴拂黛,草树昼生香。 探妙由仁智,怡神在弛张。 紫鳞依密藻,朱鹭戏回塘。 御榻瑶为陛,离宫锦幂厢。 诗人咏灵沼,史氏纪昭阳。 立政登庸盛,赓歌辅弼良。 灵祇诃地胜,畿甸拱天光。 熙洽当今日,都俞集一堂。 宅中应锡福,治泰更包荒。 相业嵩衡峻,词源江汉长。 馀波私幸及,播颂殿西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扈从(hù cóng):随从,侍从。
  • 乘舆(chéng yú):指皇帝的车驾。
  • 汎舟(fàn zhōu):泛舟,即乘船游玩。
  • 玉泉:地名,位于今北京市西北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顺序作诗。
  • 左丞:官职名,指左丞相。
  • 游豫:游乐。
  • 八骏:传说中周穆王的八匹名马,这里指皇帝的马匹。
  • 文鹢(yì):古代船头上画着鹢鸟,这里指船。
  • 剑佩:佩剑,指官员的仪仗。
  • 貂珰(diāo dāng):貂尾和玉珰,古代官员的冠饰。
  • 琛贽(chēn zhì):珍宝和礼物。
  • 警跸(jǐng bì):古代帝王出行时,侍卫在前后吆喝,驱散行人,称为警跸。
  • 五云:五彩祥云,象征吉祥。
  • 九奏:古代音乐中的九种曲调,这里指音乐。
  • 紫鳞:指鱼。
  • 朱鹭:一种鸟,这里指鸟类。
  • 离宫:皇帝在京城外的行宫。
  • 赓歌(gēng gē):继续歌唱。
  • 熙洽(xī qià):和谐融洽。
  • 都俞(dū yú):都城和俞国,这里指国家。
  • 包荒(bāo huāng):包容荒野,指治理国家。
  • 相业:指宰相的功业。
  • 词源:指文词的来源,这里指文采。

翻译

四月十二日,我随从皇帝的车驾乘船游玩西山玉泉,按照左丞许公可用的诗韵作诗二十句。

初夏时节,气候宜人,西郊山水如画。飞龙显现,凤凰高飞,象征吉祥。皇帝游乐,三农感到欣慰,八骏马奔腾。船上的斗盖如彩虹般明亮,船帆在风中缓缓展开。官员们佩剑有序,侍从们肃穆行进。珍馐美味,来自四面八方的贡品。皇帝出行,警卫森严,旌旗飘扬。五彩祥云,音乐悠扬。雾气缭绕的阁楼,桂花酒香四溢。山洞岩石,草木散发香气。探索美景,仁智并重,放松心情。鱼儿在水中游弋,鸟儿在池塘嬉戏。行宫华丽,诗人歌颂,史官记载。政治清明,辅弼贤良。神灵庇佑,京畿繁荣。今日和谐,国家昌盛。治理国家,包容万物。宰相功业,文采飞扬。我幸得启发,传颂于西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皇帝春游西山玉泉的盛况,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华丽的辞藻,展现了皇家出行的壮观场面和自然景色的美丽。诗中“飞龙”、“鸣凤”等象征吉祥的动物,以及“五云”、“九奏”等祥瑞之兆,都体现了对皇帝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的祝愿。同时,诗中也不乏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如“洞岩晴拂黛,草树昼生香”等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是对皇家盛事的记录,也是对美好时光的颂歌。

周伯琦

元饶州人,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周应极子。幼入国学为上舍生,以荫补南海簿,三转为翰林修撰,顺帝至正中累迁参知政事,招谕平江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余年。士诚灭,乃归,寻卒。仪观温雅,博学工文章,尤以篆隶真草擅名。有《说文字原》、《六书正讹》等。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