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空相忆”“花自落”“垂杨碧”等。
- 西斋:指书房或住所的西侧房间。
- 泽倅:倅,古代官名,这里指崔仲明,可能是当地的官员。
- 窃去:偷偷拿走。
- 销得:消磨,度过。
- 吟魂:指诗人的创作灵感或诗思。
- 无著处:没有安放的地方,无处寄托。
- 化为蝴蝶去:比喻诗思或灵感如蝴蝶般飞走,难以捉摸。
翻译
随着轻快的步伐,已经走过市桥,来到江边小路。 为了描绘这几枝梅花的色香,不知耗费了西湖多少美丽的诗句。 然而,那暗香终究难以留住。
消磨了多少个黄昏,又是一个天寒日暮。 枕上的诗思无处安放,仿佛化作了蝴蝶,飞走了。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失去梅花的遗憾和对创作灵感流逝的无奈。诗中,“费尽西湖多少句”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及对其美丽特质的极力描绘。而“暗香留不住”则透露出一种无法挽留美好事物的哀愁。最后,“化为蝴蝶去”以蝴蝶的轻盈和难以捉摸比喻诗思的飘渺,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灵感消逝的无奈和惋惜。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李俊民
金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字用章,号鹤鸣,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
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李元嘉后裔,排行第三。幼年能文。少时得名儒传授程氏之学,即北宋哲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二人所奠定的“理学”,“其于理学渊源,冥搜隐索,虽片言只字务有根据。”凡经传子史百家之书,他无不研究,未及仕,已成名儒。
金章宗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时年二十五岁),授应奉翰林文字,文名雄于一时。不久,任沁水县令,并提举长平(今高平西北)仓事,进升朝请大夫。未几,因他厌恶官场应酬,弃官归田,以所学教授乡里。由于他学问渊博,加之状元声威,从学者甚众,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投师者不绝于门。贞佑二年(公元1214年),金宣宗自中都(今北京城西南隅)南迁汴京(今开封市)。因为战乱,李俊民于贞佑三年(公元1215年)离开家乡隐居于嵩州鸣皋山隐居,后迁徙至怀州(今河南沁阳),不久又隐于西山。在河南的这段时间,有隐士荆先生,授给他邵雍的《皇极》数学,李俊民对这种用符号、形象和数字推测宇宙变化的学说十分精通,当时深通此道的刘秉忠也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弗如。元灭金后,李俊民徙居怀州,不久又隐居于崇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在大阳生活,他便千方百计招延泽州散在四方的名士,协助他教授学生,所以,仅五六年,所培养的人才,“以通经被选者”有一百二十二人。
元初,忽必烈即汗位前,刘秉忠曾向忽必烈推荐李俊民,盛赞他“易理,易数两造精微”。元宪宗蒙哥七年(公元1257年),忽必烈在藩邸,命以安车召见李俊民等金朝遗老,天天延访,从不间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经史百家,无所不谈。忽必烈想授以高官,但李俊民拒绝入仕,恳赐还山,忽必烈钦佩其气节,尊重其人格,便派专人护送。忽必烈曾令张仲一向李俊民讨教有关祯祥方面的预言,因李俊民精通《皇极》数,所言神话般全部应验。当忽必烈即汗位,改元中统,李俊民已卒于嵩山,享年八十五岁,葬于晋城崔家庄北。元世祖中统初,赐谥庄靖先生。
其文格冲澹和平,语言流畅(代表作《重修浮山女娲庙记》、《睡鹤记》);诗多忧幽激烈之音,寄怀深远;其词多咏物、写景、应酬唱和之作,偶尔也抒发苦闷,如“人世闲愁都占了,有情天也老”(《谒金门·和邦直》)。元世祖忽必烈曾对侍臣说:“朕求贤三十年,唯得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元人王特升评价说:“鹤鸣老人,国朝之名士也,勇退居闲,朝经暮史,经学传家尤长于理。”刘瀛序其集云:“先生诗,格律清新似东坡,句法奇杰似山谷。集句圆转,脉络贯穿,半山老人之体也。雄篇钜章,奔腾放逸,昌黎公之亚也。”《四库全书总目》赞其诗“类多幽忧激烈之音,系念宗邦,寄怀深远,不徒以清新奇崛为工”。
有《庄靖集》十卷,包括诗七卷,文三卷。词存六十八首,收入唐圭璋《全金元词》。《庄靖集》有《九金人集》本、《山右丛书初编》本。 ► 8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