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锦笈(jǐn jí):装饰华丽的书箱。
- 朱囊:红色的袋子,常用来装书信或珍贵物品。
- 紫鸾:传说中的神鸟,比喻高贵的使者或书信。
- 浙江:即钱塘江,流经浙江一带。
- 绡(xiāo):一种轻薄的丝织品。
- 海室:指海中的宫殿,比喻深邃或神秘的地方。
- 乐奏:音乐演奏。
- 帝宫:皇帝的宫殿,这里指宫廷音乐。
- 应刘:指应玚和刘桢,两位东汉时期的文学家。
- 伊霍:指伊尹和霍光,两位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 戴湾: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老圃:老园丁,这里比喻老农或老工匠。
翻译
华丽的书箱和红色的袋子接连不断,紫色的神鸟飞落在浙江边。 轻薄的丝织品从海中宫殿中夺取了烟雾,宫廷中的音乐胜过了管弦乐。 长笑中应刘悲叹显达,每每嫌伊霍缺少诗篇。 戴湾的老园丁根基薄弱,白白浪费了八十年的工夫。
赏析
这首诗是罗隐寄给邺王罗令公的五首诗之一,通过华丽的意象和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和技艺的深刻见解。诗中“锦笈朱囊”和“紫鸾飞下”描绘了书信的珍贵和传递的神秘,而“绡从海室夺烟雾”则象征了文学创作的深邃和神秘。后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对文学成就的向往和对技艺不足的遗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罗隐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罗隐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 5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