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忧则忧:则,这里表示强调。忧则忧,即非常忧愁。
- 鸾孤凤单:比喻夫妻分离,孤独无伴。
- 月缺花残:比喻美好事物的衰败或失去。
- 俏冤家:指心爱的人,常用于对爱人的昵称。
- 害则害:害,指因思念而生病。害则害,即非常害病。
- 谁曾惯:谁曾经习惯过。
- 瘦则瘦:非常瘦弱。
- 不似今番:不像现在这样。
- 恨则恨:非常恨。
- 孤帏绣衾寒:孤帏,孤独的帐幕;绣衾,绣花的被子。整句意为孤独地躺在冰冷的绣花被中。
- 怕则怕:非常害怕。
- 黄昏到老:从黄昏到老去,形容时间漫长,孤独无依。
翻译
我非常忧愁,因为夫妻分离,孤独无伴;我非常愁苦,因为美好事物的衰败或失去。我为了那个心爱的人而生病,这种病痛我从未习惯过。我变得非常瘦弱,不像现在这样。我非常恨,因为孤独地躺在冰冷的绣花被中。我非常害怕,害怕从黄昏到老去的漫长孤独。
赏析
这首作品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和孤独的感受。通过“鸾孤凤单”、“月缺花残”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分离的痛苦和美好事物的失落。诗中的“俏冤家”、“孤帏绣衾寒”等词语,更是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无助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关汉卿
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