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湘水图歌谢张师夔教授

· 龚璛
离骚之国几千里,十幅蒲帆顺风驶。顺风犹须两月程,伊谁移来堕书几。 张君墨妙游戏尔,乱峰因君接天起。苍然古木摧不死,君应曾隐茅屋底。 得非是间种兰芷,惨澹经营那及此。松连阁上听秋声,读书眼花字如蚁。 玉立长身挟童子,披图置我平生喜。忆昔诗家爱许浑,凌歊荒台寻旧址。 云何姑孰大江边,望湘潭云尺有咫。我今识君意,总为诗料理。 云兮楚之云,水兮湘之水,回雁夕阳衔一苇。山高见衡岳,江远会南纪。 君兮君兮可奈何,我诗敢劘屈贾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离骚:《楚辞》中的一篇,作者为屈原。
  • 蒲帆:用蒲草编织的帆,这里指帆船。
  • 伊谁:谁。
  • 书几:书桌。
  • 墨妙:指书法或绘画技艺高超。
  • 游戏尔:游戏而已,形容轻松自如。
  • 惨澹经营:形容辛苦经营,惨淡指辛苦。
  • 松连阁:松树环绕的楼阁。
  • 玉立:形容人身材挺拔。
  • 童子:年轻的侍从。
  • 凌歊:高耸。
  • 荒台:荒废的台阁。
  • 姑孰:地名,今安徽当涂县。
  • 湘潭:地名,今湖南湘潭市。
  • :古代长度单位,约等于八寸。
  • :触碰,这里指接近。
  • 屈贾:屈原和贾谊,两位著名的楚辞作家。

翻译

离骚之国相隔几千里,十幅蒲草帆顺风疾驶。即便顺风也需两月行程,谁人能将此景移至书桌前。张君的墨妙如同游戏,乱峰因此接天而起。古老树木虽摧犹存,君应曾隐居茅屋之下。莫非这里种有兰芷,辛苦经营怎能及此。松树环绕的阁楼上听秋声,读书眼花字如蚁。身姿挺拔的童子相伴,披图让我心生欢喜。回忆往昔诗人爱许浑,寻访荒台旧址高耸。为何姑孰大江边,望湘潭云仅一尺之遥。我今识君意,只为诗之料理。云是楚之云,水是湘之水,回雁在夕阳中衔一苇。山高可见衡岳,江远会聚南纪。君啊君,我诗怎能触及屈贾之垒。

赏析

这首作品以离骚之国为背景,通过描绘远行的帆船、张君的墨妙画作,以及对楚云湘水的深情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艺术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蒲帆顺风驶”、“乱峰接天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结尾处对屈原和贾谊的致敬,显示了诗人对楚辞传统的尊重和继承。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和艺术的热爱。

龚璛

璛字子敬,宋司农卿潗之子,自高邮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县,不食卒,璛悲不自胜,叹曰:国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门户,独不可为儒以自奋邪!与其弟理刻苦于学。戴帅初、仇仁近、胡汲仲皆与为忘年交,声誉籍甚。人称曰「两龚」,以比汉「两龚」云。宪使徐琰辟置幕中,举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当事者交章荐,宜在馆阁,不报。调宁国路儒学教授,迁上饶簿,改宜春丞,岁馀乞休,遂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卒。其所作诗曰《存悔斋稿》,明朱性甫录补遗十七首,出自荻溪王氏所藏。子敬少时,尝有咏史诗云:「文若纵存犹九锡,孔明虽死亦三分。」为一时所传诵,其序袁静春集云:通甫与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诸性情之正。其于持论如此。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