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泉
泉者水之原,其初果何适。
泓澄末沄沄,取辟人畜德。
畜德唯其深,行道亦在兹。
以彼周流意,于焉文命之。
噫古所谓文,即礼乐法制。
从世将奈何,而非此之谓。
华身习口语,逢时贵词章。
油油青山云,不到白玉堂。
文者理而已,循理属君子。
谓予言不信,法看逝川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泓澄(hóng chéng):形容水清澈深邃。
- 沄沄(yún yún):形容水流的样子。
- 畜德:培养德行。
- 行道:实践道德。
- 周流:普遍流传,广泛传播。
- 文命:文化的命名或赋予文化意义。
- 礼乐法制:指古代的礼仪、音乐、法律和制度。
- 华身:装饰自身,指追求表面的华丽。
- 口语:日常的言语。
- 词章:文章的辞藻和结构。
- 油油:形容云彩的柔和光泽。
- 白玉堂:比喻高贵或官方的场所。
- 循理:遵循道理。
- 逝川水:比喻时间的流逝。
翻译
泉水是水的源头,它最初流向何方。 清澈而深邃,尚未流动,就被用来培养人的德行。 培养德行需要深厚,实践道德也在于此。 以此普遍流传的意义,赋予它文化的名称。 古代所谓的文化,就是指礼仪、音乐、法律和制度。 随着世界的变化,这些不再是主要内容。 人们追求表面的华丽,习惯于日常的言语,重视文章的辞藻和结构。 柔和光泽的青山云,从未到达过白玉般的高贵场所。 文化其实就是道理,遵循道理是君子的行为。 如果你不信我的话,就看看流逝的河水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泉水的描述,隐喻了文化的本质和价值。诗人认为文化不仅仅是表面的华丽和辞藻,而是深层的道德和道理。他批评了当时社会对表面华丽的追求,忽视了文化的真正意义。诗中“泓澄未沄沄”形容泉水的清澈,象征着文化的纯净和深邃。而“畜德唯其深”则强调了培养德行的重要性。最后,诗人以“逝川水”比喻时间的流逝,暗示文化的价值不会随时间而改变,而是永恒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文化本质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龚璛
璛字子敬,宋司农卿潗之子,自高邮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县,不食卒,璛悲不自胜,叹曰:国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门户,独不可为儒以自奋邪!与其弟理刻苦于学。戴帅初、仇仁近、胡汲仲皆与为忘年交,声誉籍甚。人称曰「两龚」,以比汉「两龚」云。宪使徐琰辟置幕中,举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当事者交章荐,宜在馆阁,不报。调宁国路儒学教授,迁上饶簿,改宜春丞,岁馀乞休,遂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卒。其所作诗曰《存悔斋稿》,明朱性甫录补遗十七首,出自荻溪王氏所藏。子敬少时,尝有咏史诗云:「文若纵存犹九锡,孔明虽死亦三分。」为一时所传诵,其序袁静春集云:通甫与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诸性情之正。其于持论如此。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