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眼歌为陆茂林作
海底宁有眼,幽暗鱼龙渊。海底若无眼,何为腾腾光。
烛天定有明珠在,其下能令世间长不夜。试看露出珊瑚枝,神物效灵纷变化。
吴门别驾理伯雍,卜肆从谁问吉凶。陆姓森名特奇验,识高见远术非浅,以此喻之名遂显。
扬火以致墨,冢宰总列职。其法今不传,太史载龟筴。
足臑彷佛意颇遗,南士按书犹或知。九江纳锡不闻矣,偻句成欺皆弃之。
流俗沈沦海波底,藉子一言与提耳。我作好歌以赠子,会访茂林谈物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底眼:比喻深不可测或隐藏的事物。
- 鱼龙渊:比喻深邃的水域,常用来形容深不可测的地方。
- 腾腾光:形容光芒四射,闪耀。
- 明珠:珍贵的宝石,常用来比喻珍贵或光明的事物。
- 不夜:没有夜晚,比喻永远光明或繁华。
- 珊瑚枝:珊瑚的枝状结构,常用来形容美丽或珍贵的事物。
- 神物:神奇的物品,常用来形容具有特殊功效或神秘的事物。
- 效灵:显示出神奇的效果或力量。
- 奇验:非常准确或有效。
- 冢宰:古代官职,负责祭祀等事务。
- 龟筴:古代用于卜卦的龟甲和蓍草。
- 足臑:古代用于卜卦的工具。
- 纳锡:接受赐予。
- 偻句:弯曲的句子,比喻不直白或难以理解的话语。
- 提耳:比喻提醒或警告。
翻译
海底怎么可能有眼睛,那是幽暗的鱼龙深渊。如果海底没有眼睛,那为何会有闪耀的光芒? 照亮天空必定有明珠存在,它能让世间永远不夜。试着看看露出的珊瑚枝,神奇的物品显示出神奇的变化。 吴门别驾理伯雍,卜肆中谁能问吉凶。陆姓森名特别准确,见识高远,技艺不浅,因此比喻而名声显赫。 用火来烧制墨,冢宰总负责各种职责。这种方法现在已经失传,太史记载着龟甲和蓍草的卜卦。 足臑的用法我仿佛还记得,南方的士人按书或许还能知道。九江接受赐予的事情已经不为人知,弯曲的句子都成了欺骗,都被抛弃了。 流俗沉沦在海波之下,借你一句话来提醒。我写这首歌来赠给你,希望你能访问茂林谈论物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海底眼的比喻,探讨了深邃与光明的主题。诗中,“海底眼”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智慧或力量,而“明珠”和“珊瑚枝”则代表了这种智慧或力量的显现。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引出了对人类智慧和技艺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知识失传的忧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交织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深刻思考。
龚璛
璛字子敬,宋司农卿潗之子,自高邮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县,不食卒,璛悲不自胜,叹曰:国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门户,独不可为儒以自奋邪!与其弟理刻苦于学。戴帅初、仇仁近、胡汲仲皆与为忘年交,声誉籍甚。人称曰「两龚」,以比汉「两龚」云。宪使徐琰辟置幕中,举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当事者交章荐,宜在馆阁,不报。调宁国路儒学教授,迁上饶簿,改宜春丞,岁馀乞休,遂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卒。其所作诗曰《存悔斋稿》,明朱性甫录补遗十七首,出自荻溪王氏所藏。子敬少时,尝有咏史诗云:「文若纵存犹九锡,孔明虽死亦三分。」为一时所传诵,其序袁静春集云:通甫与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诸性情之正。其于持论如此。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