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商于(shāng yú):地名,今属陕西省商洛市。
- 驿楼: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处所。
- 汉江:长江最大的支流,在今湖北省境内。
- 隋侯:指隋朝的贵族或官员。
- 夜梁:指夜晚的梁上,这里可能指歌舞场所的梁上。
- 珠宛转:形容歌声婉转动听。
- 春席:春天的宴席。
- 雪朦胧:形容舞姿轻盈,如同朦胧的雪花。
- 棠遗善政:指古代贤明的君主留下的良好政绩。
- 薤送哀声:薤(xiè),一种植物,这里指薤露,古代的一种哀歌。
- 事已空:指过去的辉煌已经消逝,只剩下空洞的回忆。
- 惆怅(chóu chàng):形容心情失落、忧郁。
- 知音:了解自己、能共鸣的朋友。
- 白杨风:白杨树在风中摇曳的声音,常用来形容凄凉的景象。
翻译
山川与汉江东相连,我曾伴随隋朝的贵族在此畅饮。 歌声绕梁,宛转悠扬,舞姿如春雪般朦胧娇美。 贤君留下的善政阴影犹在,薤露哀歌却已成空。 深感知音难寻,两行清泪随白杨风飘洒。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山川、汉江、歌舞等景象,回忆了往昔的繁华与欢乐。诗中“歌绕夜梁珠宛转,舞娇春席雪朦胧”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盛况。然而,随着“棠遗善政阴犹在,薤送哀声事已空”的转折,诗人的心情由欢愉转为哀愁,表达了对逝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结尾的“惆怅知音竟难得,两行清泪白杨风”更是深化了这种孤独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知音难寻的深深惆怅。

罗隐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 5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