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歌
太极肇判两仪生,其中人为万物灵。人亦天地一物耳,独以道义超众形。
立为三才中宇宙,发挥天地经人伦。兹事初非外烁伐,毫发皆备七尺身。
后生可畏如日出,千金之躯岂可轻。寸阴可惜莫虚掷,百年安得长青春。
有力如虎当猛省,何况责望深父兄。不通六籍不是学,未了三才未是人。
希圣必须志尧舜,希贤必用为颜曾。义理彝伦精讲究,礼乐制度须详明。
体用源流务透彻,血脉文理仍流行。会通两尽始无碍,范围未始离曲成。
无尘胸次贮万卷,拔山笔力扛千钧。不用高枕卧丘壑,用之家齐国治天下平。
不但匹夫匹妇皆获所,草木鱼鳖咸清宁。此皆后进本分事,不为干利与求名。
更须扫除谑浪傲惰态,打并嗜欲声色情。一物一则同一敬,牢守孔孟张朱程。
吃紧工夫决有效,令闻广誉垂千龄。英雄气概为则是,一变至道非难能。
君不见四十五十无闻不足观,总是惰而不学昏昏贸贸枉生天地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本原,指宇宙最初的状态。
- 肇判:开始划分。
- 两仪:指阴阳,宇宙中的两种基本力量。
- 超众形:超越其他生物。
- 三才:指天、地、人。
- 外烁伐:外在的装饰或修饰。
- 千金之躯:比喻人的生命宝贵。
- 寸阴:极短的时间。
- 责望:期望。
- 六籍: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
- 三才:天、地、人。
- 希圣:追求成为圣人。
- 彝伦:常伦,指常理。
- 礼乐制度:古代的礼仪和音乐制度。
- 体用源流:事物的本质和应用及其发展过程。
- 无尘胸次:心胸开阔,无杂念。
- 拔山笔力:比喻文笔雄健有力。
- 家齐国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
- 匹夫匹妇:普通男女。
- 咸清宁:都安宁。
- 谑浪傲惰:轻浮、放纵、傲慢、懒惰。
- 孔孟张朱程:指孔子、孟子、张载、朱熹、程颐等儒家学者。
- 吃紧工夫:关键的努力。
- 令闻广誉:美好的名声和广泛的赞誉。
- 四十五十无闻:指人到中年仍无成就。
- 昏昏贸贸:昏庸无能。
翻译
宇宙从太极开始划分,阴阳两仪生成,人作为万物之灵,超越其他生物。人虽是天地间的一物,但以道义超越众形。立于天、地、人三才之中,发挥天地之经,维护人伦。这些事并非外在的装饰,而是与生俱来的七尺之躯。后生可畏,如同日出,生命宝贵不可轻视。时间宝贵,不要虚度,百年人生怎能常有青春。有力量如虎,应当猛省,何况还有父兄的期望。不通晓六部经典不算学习,不了解天、地、人不算真正的人。追求成为圣人必须志向尧舜,追求成为贤人必须效仿颜回和曾参。常理义理要精深研究,古代的礼仪和音乐制度要详细明了。事物的本质和应用及其发展过程要透彻理解,血脉文理仍要流行。会通两者并使之无碍,不偏离曲成。心胸开阔,无杂念,文笔雄健有力。不用高枕无忧,用之于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天下太平。不仅普通男女都有所归宿,草木鱼鳖也都安宁。这些都是后进者的本分事,不为名利。更需扫除轻浮、放纵、傲慢、懒惰的态度,摒弃嗜欲、声色之情。一物一则,同一敬重,坚守孔孟张朱程的教诲。关键的努力必有成效,美好的名声和广泛的赞誉将流传千古。英雄气概以此为准则,一变至道并非难事。君不见,四十五十仍无成就,总是因为懒惰不学,昏庸无能,枉生天地间。
赏析
这首作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人生的价值。诗中,陈普通过宇宙的起源和人的地位,阐述了人应当追求的道德和知识。他提倡深入学习经典,理解天地人的大道,追求圣贤的境界,同时强调实践和应用的重要性。诗中还批判了懒惰和无为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以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和谐。整体上,这首诗充满了儒家教育的理念,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和知识学习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