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之学

· 陈普
化工溥万物,不过亦不遗。 何以能不劳,一理以贯之。 寂然莫可迹,桴至鼓必随。 一朝十二牛,芒刃不少隳。 制度自恰好,形样咸无疑。 夭桃且灼灼,箓竹各猗猗。 有鳞尽渊跃,无翼不天飞。 人心正尔妙,动静悉如斯。 枢纽在方寸,运化斯为基。 眼前日万变,尧舜一无为。 此理无上下,大小随所知。 因物为顺应,欢然鸣埙篪。 何故天下人,利器不自持。 妄端忽一起,纷溃终难支。 天开真儒出,幽探万化机。 苍苍群生类,何事涂径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化工:自然造化之工。
  • :普遍。
  • :鼓槌。
  • 芒刃:锋利的刀刃。
  • :毁坏。
  • 夭桃:艳丽的桃花。
  • 箓竹:绿色的竹子。
  • 猗猗:茂盛的样子。
  • 枢纽:关键。
  • 方寸:心。
  • 运化:变化发展。
  • 埙篪:古代的两种乐器,比喻和谐。
  • 利器:有用的工具或手段。
  • 妄端:错误的开始。
  • 涂径:迷途。

翻译

自然造化之工普遍施于万物,既不遗漏也不多加。如何能够不劳而获,只需一理贯穿始终。寂静之中无法寻迹,鼓声一响必有回应。一朝之间处理十二头牛,锋利的刀刃丝毫不损。制度恰到好处,形态样式无懈可击。艳丽的桃花盛开,绿色的竹子茂盛。有鳞的生物深渊中游动,无翼的生物天空中飞翔。人心正是如此奇妙,动静皆如这般。关键在于内心,变化发展以此为基础。眼前世界日新月异,尧舜却无所作为。此理不分上下,大小皆可知晓。因物而顺应,欢然奏响和谐之音。为何天下人,有用的工具却不自持。一旦错误开始,终将难以支撑。天启真儒出现,深入探寻万物之机。苍苍众生,何事迷途不知返。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自然与人事的对比,阐述了程朱理学中的“理一分殊”思想。诗中以自然界的和谐有序,比喻人心的妙用和制度的完善,强调了内心修养和顺应自然的重要性。同时,批评了人们不自持利器、妄端一起的错误行为,呼吁人们应像真儒一样,探寻万物的根本道理,避免迷途。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程朱理学的深刻理解和推崇。

陈普

陈普

宋福州宁德人,字尚德,居石堂山,因号石堂,又号惧斋。从韩翼甫游。宋亡,三辟本省教授,不起。开门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受聘主云庄书院,又留讲鳌峰、饶广,在德兴初庵书院尤久。晚居莆中十八年,造就益众。其学以真知实践,求无愧于古圣贤而后已。有《周易解》、《尚书补微》、《四书句解钤键》、《字义》等。 ► 766篇诗文

陈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