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斋二首为分湖陆提举作

孔门性不闻,学者失其义。 上中下为三,善与恶为二。 邹洛异而同,韩扬同而异。 不指理不明,不兼气不备。 理无智无愚,气有驳有粹。 本体在涵养,工夫由克治。 立义以居敬,存诚以去伪。 曾思两卷书,学问千古事。 性外无馀天,斋中有乐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孔门性:指孔子及其门徒关于人性的学说。
  • 上中下为三:指人性的三种状态,即上智、中庸、下愚。
  • 善与恶为二:指人性的两种基本倾向,即善与恶。
  • 邹洛:指邹衍和洛下,两位古代哲学家,他们的学说在某些方面相似,但在其他方面则有所不同。
  • 韩扬:指韩非和扬雄,两位古代思想家,他们的观点在某些方面相同,但在其他方面则有所差异。
  • 理无智无愚:指理性本身不分智愚。
  • 气有驳有粹:指气质有杂驳和纯粹之分。
  • 本体在涵养:指人的本性在于培养和修养。
  • 工夫由克治:指修养的过程需要克制和治理。
  • 立义以居敬:指确立道义并保持敬畏之心。
  • 存诚以去伪:指保持真诚以去除虚伪。
  • 曾思两卷书:指《曾子》和《思子》两部书,是儒家经典的一部分。
  • 斋中有乐地:指在斋戒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快乐之地。

翻译

孔子及其门徒关于人性的学说鲜为人知,后来的学者对此失去了正确的理解。人性被分为上智、中庸、下愚三种状态,以及善与恶两种基本倾向。邹衍和洛下的学说在某些方面相似,但在其他方面则有所不同;韩非和扬雄的观点在某些方面相同,但在其他方面则有所差异。理性本身不分智愚,而气质则有杂驳和纯粹之分。人的本性在于培养和修养,修养的过程需要克制和治理。确立道义并保持敬畏之心,保持真诚以去除虚伪。《曾子》和《思子》两部书是千古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斋戒中,我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快乐之地,人性之外没有其他的天道。

赏析

这首诗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修养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古代哲学家的学说进行比较,强调了理解人性的多维度。诗中提到的“理无智无愚,气有驳有粹”揭示了理性与气质的不同特性,而“本体在涵养,工夫由克治”则强调了个人修养的必要性。最后,诗人通过“斋中有乐地”表达了一种通过内省和修养达到心灵宁静的理想状态。整首诗体现了儒家对于人性、修养和道德的深刻理解。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