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傅仁贽诗求见依韵和之

发燥始出游,心期结明主。 天方穷畸人,世不喜生语。 绝弦恨伯牙,抱璞泣和氏。 独怜身皓皓,不救俗靡靡。 竞趋声利途,孰蹈仁义轨。 寘之勿复道,作者敦窃比。 婺女宝气明,箕尾德星聚。 杂遝贡棘闱,高明识芝宇。 鉴衡付有司,尺度失奇士。 少需知我者,一第溷子耳。 瓠樗嗟无用,车斗可胜数。 老矣何能为,欿然徒自视。 安得善及人,共勉学为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发燥:焦急不安。
  • 畸人:指不合世俗的异人。
  • 生语:生动的言辞。
  • 绝弦:断弦,比喻失去知音。
  • 抱璞:保持本真。
  • 靡靡:颓废、萎靡。
  • 寘之:放置,此处指放弃。
  • 杂遝:众多纷杂。
  • 芝宇:对他人容颜的美称。
  • 鉴衡:评判、衡量。
  • 尺度:标准。
  • :混杂。
  • 瓠樗:无用之物。
  • 欿然:不满的样子。

翻译

焦急不安地开始出游,心中期望能结识明主。天意偏爱不合世俗的异人,世人却不喜欢生动的言辞。断弦的伯牙感到遗憾,保持本真的和氏却因不被理解而哭泣。独自怜惜自己清白无瑕,却无法挽救世俗的颓废。人们争相追逐名利之路,谁又能遵循仁义之道呢?放弃这些不再谈论,我这样的作者又怎能自比呢?婺州的宝气明亮,箕尾的德星聚集。众多贡士纷杂进入考场,高明的人能识别出他们的容颜。评判交给有司,但标准却失去了奇才。稍等,我知道有人会理解我,一个及第只是混杂其中罢了。无用的瓠樗令人叹息,车斗中的数量可以胜数。我已老去,还能有何作为,不满地自视。怎能得到善人的帮助,共同勉励学习为了自己。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不满和对理想追求的坚持。诗中,“发燥始出游,心期结明主”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渴望,而“天方穷畸人,世不喜生语”则揭示了世俗对异己的排斥。通过“绝弦恨伯牙,抱璞泣和氏”的比喻,作者表达了自己不被理解的孤独和坚持本真的决心。最后,作者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