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滕玉霄韵

自是男儿志四方,明时上国快观光。 儒冠误我青绫被,人品还君白玉堂。 取友平生半区宇,论诗今日得濠梁。 岁寒只有梅和竹,风雪相看味更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滕玉霄韵:次韵,即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滕玉霄是元代诗人滕宾,字玉霄。
  • 明时上国:明时,指政治清明之时;上国,指京师、朝廷。
  • 快观光:快,愉快;观光,指参观、游览。
  • 儒冠误我:儒冠,指读书人的帽子,代指读书生涯;误我,耽误了我。
  • 青绫被:青绫,一种质地细薄的丝织品,这里指用青绫做成的被子,象征着读书人的清贫生活。
  • 人品还君白玉堂:人品,指人的品质、品格;还君,回报给你;白玉堂,指高贵的居所,这里比喻滕玉霄的高尚品格和显赫地位。
  • 取友平生半区宇:取友,结交朋友;平生,一生;半区宇,指半个天下,形容交友广泛。
  • 论诗今日得濠梁:论诗,谈论诗歌;得濠梁,得到知音,濠梁指濠水上的桥梁,典出《庄子·秋水》,比喻知音相遇。
  • 岁寒只有梅和竹:岁寒,指严冬;梅和竹,象征坚韧不拔的品格。
  • 风雪相看味更长:风雪,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相看,相互欣赏;味更长,意味更加深远。

翻译

自是男儿志在四方,逢清明时代赴京师,愉快地游览。 读书生涯误我于清贫,而你的品格却如白玉堂般高贵。 一生交友遍布半个天下,今日谈论诗歌,得遇知音。 严冬之中,唯有梅与竹相伴,风雪中相互欣赏,意味更加深远。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滕玉霄的赞美以及对自己读书生涯的反思。诗中,“明时上国快观光”展现了诗人对清明时代的向往和对京师生活的憧憬。“儒冠误我青绫被”则透露出诗人对读书生涯的无奈和对清贫生活的感慨。而“人品还君白玉堂”则是对滕玉霄高尚品格的极高评价。后两句通过梅竹相映、风雪相看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坚韧品格的追求和对知音难寻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的热爱。

陈天锡

元福宁州人,字载之,号晋斋。为本州学正,转盐运提举大使。宁宗至顺初,擢建阳尹,以六事闻于朝,加奉议大夫,知福州致仕。终年八十。有《鸣琴集》。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