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 陈普
刘备孙权岂可忘,南来举趾遽扬扬。 刘琮脱用王威计,送死何须到武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举趾:行动,这里指刘备和孙权的行动。
  • 遽扬扬:急速而得意的样子。
  • 刘琮: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的儿子,继承父位后投降曹操。
  • 王威计:王威的计策,具体内容不详,但在此诗中指的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 送死:自寻死路。

翻译

刘备和孙权的历史怎能被遗忘,他们南下的行动迅速而得意。 刘琮如果采用了王威的计策,自寻死路又何必非要到武昌去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刘备、孙权和刘琮的历史行为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决策的评价。诗中“举趾遽扬扬”形容刘备和孙权的行动迅速且充满自信,而“刘琮脱用王威计”则暗示了刘琮的决策失误。最后一句“送死何须到武昌”讽刺了刘琮的愚蠢,即使要自寻死路,也不必非要选择武昌,暗含了对刘琮决策的批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点评,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陈普

陈普

宋福州宁德人,字尚德,居石堂山,因号石堂,又号惧斋。从韩翼甫游。宋亡,三辟本省教授,不起。开门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受聘主云庄书院,又留讲鳌峰、饶广,在德兴初庵书院尤久。晚居莆中十八年,造就益众。其学以真知实践,求无愧于古圣贤而后已。有《周易解》、《尚书补微》、《四书句解钤键》、《字义》等。 ► 766篇诗文

陈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