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姚宪佥原礼韵简明上人古镜六首

九山多胜槩,此地一丛林。 石路循清涧,茅堂枕碧岑。 野狐来听法,游衲问安心。 虎树高千尺,师宁不嗣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山:泛指众多山峰。
  • 胜槩:美景。
  • 丛林:指佛教寺庙。
  • 石路:用石头铺成的道路。
  • 清涧:清澈的溪流。
  • 茅堂:简陋的茅屋,常指僧人的居所。
  • 碧岑:青翠的小山。
  • 野狐:野生的狐狸。
  • 听法:听讲佛法。
  • 游衲:游方的僧人。
  • 安心:佛教用语,指心无杂念,达到内心的平静。
  • 虎树:可能指寺庙周围的高大树木。
  • 千尺:形容树非常高大。
  • 师宁:指明上人古镜,即诗中的师长。
  • 不嗣音:没有消息,不回音。

翻译

众多山峰中,此处有一座美丽的寺庙。 石路沿着清澈的溪流,茅屋依偎在青翠的小山旁。 野生的狐狸来听讲佛法,游方的僧人来寻求内心的平静。 寺庙周围的树木高耸入云,师长啊,您为何没有回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寺庙景象,通过“九山”、“丛林”、“石路”、“清涧”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寺庙的幽静与超脱。诗中“野狐听法”、“游衲安心”体现了佛教的普渡众生与僧人的修行追求。结尾的“虎树高千尺,师宁不嗣音”则表达了诗人对师长的思念与期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生活的向往和对师长的敬仰。

陶宗仪

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 4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