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赵伯显画家山图用唐李中韵

春雁南来后,家书一纸无。 山花应向日,陂水计通湖。 羸牸衣资絮,生蚕薄藉芦。 久宜拂白石,强此伏青蒲。 琴客分抄谱,仙翁许借壶。 园红榴火鍊,沼绿芡盘铺。 岚气飘檐隙,烟光郁座隅。 呼云横螮蝀,问月看蟾蜍。 倚杖心何逸,观鱼兴不辜。 新开竹林径,并乞写成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羸牸(léi zì):瘦弱的母牛。
  • (jiè):依赖,依靠。
  • 白石:指白色的石头,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
  • 青蒲:即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常用来比喻隐居的生活。
  • 螮蝀(dì dōng):即虹。
  • 蟾蜍(chán chú):月亮的别称。

翻译

春天雁群南飞后,家中音信全无。 山中的花朵应向着太阳,陂塘的水计划通向湖。 瘦弱的母牛依赖着棉絮保暖,生蚕薄薄地依靠着芦苇。 长久以来应该抚摸白石,勉强自己屈服于青蒲的隐居生活。 琴客们分抄琴谱,仙翁许诺借我仙壶。 园中的红石榴火炼般鲜艳,池塘里的绿芡实铺满水面。 山岚的气息飘过屋檐的缝隙,烟雾的光芒郁郁葱葱地环绕座隅。 呼唤云彩横跨彩虹,询问月亮看那蟾蜍。 倚着拐杖心情何等悠闲,观看鱼儿兴致不减。 新开辟的竹林小径,并请求画家将其绘成图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羸牸衣资絮,生蚕薄藉芦”等句,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居生活的朴素与自给自足。后文“呼云横螮蝀,问月看蟾蜍”等句,则通过浪漫的想象,增添了诗意的空灵与超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自然的热爱。

马祖常

马祖常

元光州人,先祖为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劾奏丞相铁木迭儿十罪,帝黜罢之。累拜御史中丞,持宪务存大体。终枢密副使。卒谥文贞。文章宏赡精核,以秦汉为法,自成一家言。诗圆密清丽。尝预修《英宗实录》。有《石田文集》。 ► 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