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伯长归浙东二首

龙角不如犀,常不生马厩。 麟趾不如牛,终当在君囿。 我行泰山阿,日观望朝候。 见子被云服,家居夹灵鹫。 揖之不得近,跂慕尘光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龙角:指龙,传说中的神兽。
  • :犀牛。
  • 马厩:马棚,养马的地方。
  • 麟趾:指麒麟,传说中的神兽。
  • 君囿:君王的园林。
  • 泰山阿:泰山的山坡。
  • 云服:指仙人的衣服,比喻高洁。
  • 灵鹫:指灵鹫山,佛教圣地,这里比喻居所高雅。
  • 揖之不得近:揖,古代的礼节,这里指行礼;不得近,无法接近。
  • 跂慕:仰慕。
  • 尘光:尘世的荣光。

翻译

龙虽然不如犀牛,但也不会出现在马棚中。麒麟虽然不如牛,但终究会出现在君王的园林里。我在泰山的山坡上,日复一日地观望朝霞。看见你穿着如云般的衣服,居住在如同灵鹫山般高雅的地方。我行礼却无法接近你,只能在尘世的荣光之后仰慕你。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龙、麒麟与犀牛、牛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理想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龙角不如犀,常不生马厩”和“麟趾不如牛,终当在君囿”两句,既展示了诗人对神话中神兽的尊崇,也隐喻了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后文通过描绘诗人在泰山观望朝霞,以及对穿着云服、居住在灵鹫山般地方的人的仰慕,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高洁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无限渴望。

马祖常

马祖常

元光州人,先祖为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劾奏丞相铁木迭儿十罪,帝黜罢之。累拜御史中丞,持宪务存大体。终枢密副使。卒谥文贞。文章宏赡精核,以秦汉为法,自成一家言。诗圆密清丽。尝预修《英宗实录》。有《石田文集》。 ► 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