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行
阴阴松林八百里,昔日相传为界址。玄云卷甲天马来,雪兔霜狐先委靡。
山前犬牙十六州,石郎屈膝轻相投。浅沙圆石古辙迹,草青草枯无尽愁。
□□拂天镇南北,万井燃松烟似墨。大车□□龙角全,小车轮囷束矛戟。
松花落子□复抽,不如昔日当道稠。采薪之人不辞□,出郭十里争相酬。
君不闻雪山之西铜柱南,混同鸭绿成东渐。金山橐驼争贡宝,剪取平林作驰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玄云卷甲:形容天马奔腾时云雾缭绕的样子。
- 雪兔霜狐:指在寒冷环境中生活的动物。
- 委靡:衰弱不振。
- 犬牙:形容地形交错复杂。
- 石郎:指石敬瑭,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开国皇帝。
- 屈膝:投降。
- 辙迹:车轮压过的痕迹。
- 万井燃松:形容松林被大量砍伐,用以燃烧。
- 龙角:指大车的装饰。
- 轮囷:形容车轮巨大。
- 矛戟:古代兵器,这里指小车的形状。
- 松花落子:松树的种子落下。
- 出郭:出城。
- 雪山:指喜马拉雅山脉。
- 铜柱:古代边界标志。
- 混同鸭绿:指边界模糊不清。
- 成东渐:向东扩展。
- 金山橐驼:指金山的骆驼,这里可能指金山的财富。
- 驰道:供马车奔驰的道路。
翻译
在阴暗的松林中,传说有八百里的范围作为边界。天马奔腾时云雾缭绕,寒地中的动物们显得衰弱不振。山前的地形交错复杂,十六州之地,石敬瑭轻易投降。浅沙上的圆石留有古老的轮迹,草木青黄交替,无尽的忧愁。
松林被大量砍伐,烟雾如墨,大车装饰着龙角,小车形状巨大如矛戟。松树的种子落下又重新生长,但不如往日那样茂盛。采薪的人不畏艰难,出城十里都能得到报酬。
你没听说在雪山之西,铜柱以南,边界模糊不清,向东扩展。金山的骆驼争相贡献宝物,剪取平坦的林地作为驰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松林的辽阔与历史的变迁,通过对松林的描写,反映了时代的更迭和边界的变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玄云卷甲”、“雪兔霜狐”等,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与历史的交织。同时,通过对松林的砍伐和再生,以及边界的模糊与扩展,表达了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