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继学伯庸上都见寄二首

· 袁桷
纱縠单衣佩水苍,碧笺裁诏茧丝长。 日斜双入通明殿,云母屏前对玉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纱縠(hú):一种轻薄透气的丝织品。
  • 单衣:指单层衣物。
  • 水苍:一种青绿色的玉石。
  • 碧笺:绿色的纸张,常用于书写诗文。
  • 裁诏:起草诏书。
  • 茧丝长:形容诏书文字连绵不断,意喻文思泉涌。
  • 双入:指两人同时进入。
  • 通明殿:神话中玉皇大帝的宫殿,象征着光明和智慧。
  • 云母屏:用云母制作的屏风,常用于装饰宫殿。
  • 玉皇:道教中的天帝,即玉皇大帝。

翻译

穿着纱縠制成的单衣,佩戴着水苍玉石,用碧笺精心裁制诏书,文字如同茧丝般连绵不绝。 日影斜斜地照进通明殿,两人并肩进入,站在云母屏风前,面对着玉皇大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宫廷中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文思与对天庭的向往。诗中“纱縠单衣佩水苍”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服饰之美,也暗示了其高洁的身份。而“碧笺裁诏茧丝长”则进一步以诏书的制作来比喻诗人的文采斐然。后两句“日斜双入通明殿,云母屏前对玉皇”则通过宫殿的宏伟和天帝的庄严,表达了诗人对于天庭的无限憧憬和敬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袁桷的高超诗艺。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