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午客中三首

· 袁易
令节殊方客,虚楼暮雨时。 何心吟铸镜,予发欲成丝。 昌歜谁浮玉,芳醪且满卮。 今朝羁旅思,更用独醒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午:端午节的别称。
  • 令节:佳节,指端午节。
  • 殊方:异乡,他乡。
  • 虚楼:空荡的楼阁。
  • 暮雨:傍晚的雨。
  • 铸镜:古代端午节有铸镜的习俗,这里指端午节的习俗。
  • 予发:我的头发。
  • 成丝:变白,指头发变白。
  • 昌歜:菖蒲酒,端午节的传统饮品。
  • 浮玉:指酒杯。
  • 芳醪:美酒。
  • 满卮:斟满酒杯。
  • 羁旅:旅居他乡。
  • 独醒:独自清醒,指不愿沉醉于酒中,保持清醒。

翻译

端午佳节,身处异乡,我站在空荡的楼阁中,听着傍晚的雨声。 我的心境如何,竟无心吟咏端午铸镜的习俗,只觉得自己的头发已渐渐变白。 谁来共饮这菖蒲酒,斟满这玉杯,品尝这美酒。 今日的旅居思绪,更是让我不愿沉醉,宁愿保持清醒。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端午节时,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忧愁。诗中,“虚楼暮雨时”一句,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何心吟铸镜,予发欲成丝”则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节日的无心参与。最后两句“今朝羁旅思,更用独醒为”,更是深刻地反映了诗人不愿沉醉于酒中,而是选择清醒地面对自己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在端午佳节时的独特感受。

袁易

元平江长洲人,字通甫。力学不求仕进。辟署石洞书院山长,不就。居吴淞具区间,筑堂名静春。聚书万卷,手自校雠。有《静春堂诗集》。 ► 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