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曹德玉子达卿父子同赴锡山馆
故籯无黄金,子弟政欲佳。
芬芳闻数里,譬若兰当阶。
念昔登高门,始见玉在怀。
顾余齿发尽,叹子头角乖。
妙龄探学海,浩博无津涯。
翁季遥相望,灯雪分一斋。
翳翳山阳木,春风几时回。
袅袅北堂萱,日暮意悠哉。
游方非远道,心动数归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故籯(yíng):古代用来盛放食物的竹器。
- 政:通“正”,恰好。
- 芬芳:香气。
- 兰当阶:比喻子弟才华出众,如同兰花盛开在台阶旁。
- 顾余齿发尽:形容自己年老,牙齿脱落,头发稀疏。
- 头角乖:比喻才华出众,有独特的见解和才能。
- 妙龄:青春年华。
- 探学海:比喻深入学习,探索知识的海洋。
- 浩博:广博无边。
- 津涯:边际。
- 翁季:指父子。
- 翳翳(yì):形容树木茂密,遮蔽视线。
- 山阳木:山南的树木,这里可能指曹家的子弟。
- 袅袅(niǎo):形容柔弱、轻盈的样子。
- 北堂萱:北堂的萱草,比喻母亲。
- 游方:游学四方。
- 心动:内心感动,思念家乡。
翻译
古代的竹器里虽然没有黄金,但子弟们却恰好都是优秀的。他们的名声远扬,就像兰花盛开在台阶旁一样。回想起我初次登门拜访,便已看出你的才华横溢。看看我自己,牙齿和头发都已脱落,而你却才华横溢,与众不同。你在青春年华时便深入探索知识的海洋,那里的广博无边。你和你的父亲遥相呼应,在同一斋中分担着学习的艰辛。山南的树木茂密,遮蔽了视线,春天的风何时能吹回来?北堂的萱草柔弱轻盈,夕阳西下,我的心情悠然自得。游学四方虽不是远道,但内心的感动让我数次想要归来。
赏析
这首作品是陆文圭赠给曹德玉及其儿子达卿的,表达了对他们父子才华的赞赏和对自己年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如“兰当阶”形容子弟的才华,“探学海”比喻深入学习,以及“山阳木”和“北堂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都增添了诗的意境美。通过对父子俩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赞美,以及对自己年老体衰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后辈的期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