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又新

· 袁桷
登台底用惜春菲,平楚微茫落照时。 烧后断碑遗鸟迹,耕馀残璧隐蚕眉。 泉分去路萧萧玉,山耸归云簇簇旗。 驻马应须更搔首,远烟回雁不胜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陈又新:人名,诗人的朋友。
  • 袁桷:元代诗人,本诗作者。
  • 春菲:春天的花朵。
  • 平楚:平野,平林。
  •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 落照:落日的光辉。
  • 烧后断碑:指经过火烧后残破的石碑。
  • 遗鸟迹:指碑上残留的鸟的痕迹,比喻碑文已模糊不清。
  • 耕馀残璧:耕作后剩下的残破玉石,比喻残破的文物或遗迹。
  • 蚕眉:形容眉毛细长如蚕。
  • 泉分去路:泉水分流而去的路径。
  • 萧萧玉:形容泉水清澈如玉,声音萧萧。
  • 山耸归云:山峰高耸,云雾缭绕,仿佛山峰归入云中。
  • 簇簇旗:形容云雾缭绕,如同簇拥的旗帜。
  • 驻马:停马。
  • 搔首:抓头,挠发。有所思的样子。
  • 远烟回雁:远处的烟雾和回飞的雁群。

翻译

登上高台,何必惋惜春花的凋零,眼前是平野和模糊的落日景象。 经过火烧的断碑上残留着鸟的痕迹,耕作后剩下的残破玉石隐藏着细长的蚕眉。 泉水清澈,分流而去,声音萧萧,山峰高耸,云雾缭绕,仿佛归入云中。 停下马来,我应该再抓抓头,远处的烟雾和回飞的雁群,景色美得无法用诗句完全表达。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烧后断碑遗鸟迹,耕馀残璧隐蚕眉”等句,巧妙地将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色结合,展现了时间的痕迹和自然的变迁。结尾的“驻马应需更搔首,远烟回雁不胜诗”则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无限思绪和诗意盎然。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袁桷作为元代诗人的高超艺术成就。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