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舜举折枝菊

· 袁桷
醉别南山十五秋,雁声深恨夕阳楼。 寒香似写归来梦,背立西风替蝶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钱舜举: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折枝菊:折下的菊花枝。
  • 袁桷:元代诗人。
  • 南山:指终南山,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 十五秋:十五年。
  • 雁声:雁的叫声,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 深恨:深深的遗憾或怨恨。
  • 夕阳楼:傍晚时分的楼台,常带有怀旧和感伤的意味。
  • 寒香:指菊花的香气,因其开放在秋季,故称“寒香”。
  • 归来梦:指梦见回到故乡或思念之地。
  • 背立:背对着站立。
  • 西风:秋风,常带有凄凉之感。
  • 替蝶愁:为蝴蝶的离去而感到忧愁,蝴蝶常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翻译

在南山醉别已过十五个秋天, 雁的叫声中充满了对夕阳楼的深深遗憾。 寒香似乎在描绘着归来的梦境, 我背对着秋风,为蝴蝶的离去而感到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南山醉别后的深情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无限怀念与遗憾。诗中“雁声深恨夕阳楼”一句,巧妙地运用雁声和夕阳楼这两个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离别之地的深深眷恋和无法释怀的情感。后两句“寒香似写归来梦,背立西风替蝶愁”,则通过寒香和西风等自然元素,以及替蝶愁的细腻情感,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