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徵君松巢

· 陈旅
昔闻徵君在天目,松间结巢成久留。 南荣北郭井里近,西枝东柯村谷幽。 蕙帐眠深翠露落,石泉酿熟缃花浮。 拟借丹梯到高处,枳勾桐乳非吾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谢徵君:指谢灵运,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因其曾被徵召而不就,故称“徵君”。
  • 天目:山名,位于今浙江省临安市境内,以山高林密、云雾缭绕而著名。
  • 南荣北郭:指南边的荣华富贵和北边的城郭,意指世俗繁华与宁静乡村的对比。
  • 西枝东柯:指西边的树枝和东边的树干,比喻隐居山林的清幽。
  • 蕙帐:用蕙草编织的帐篷,蕙草是一种香草。
  • 石泉:山石间流出的泉水。
  • 缃花:淡黄色的花,这里指泉水中的花瓣。
  • 丹梯:红色的梯子,比喻通往高处的路径。
  • 枳勾桐乳:枳勾是一种植物,桐乳指桐树的树脂,这里比喻世俗的荣华富贵。

翻译

曾经听说谢徵君在天目山中,在松树间搭建了巢穴,长久地停留。 南边是繁华的荣华富贵,北边是宁静的城郭井里,而西边的树枝和东边的树干则隐藏在幽深的山谷中。 翠绿的蕙帐中,深眠的人儿被翠绿的露水唤醒,石泉中酿出的美酒漂浮着淡黄色的花瓣。 我想要借助红色的梯子到达高处,但那些世俗的荣华富贵并不是我所追求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谢徵君在天目山中的隐居生活,通过对比世俗繁华与山林清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荣华的淡漠。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松间结巢”、“蕙帐眠深”、“石泉酿熟”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最后一句“拟借丹梯到高处,枳勾桐乳非吾求”更是直接表达了对高洁志向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拒绝,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理想。

陈旅

元兴化莆田人,字众仲。幼孤,笃志于学,不以生业为务。以荐为闽海儒学官。游京师,虞集见其文,称其博学多闻。荐除国子助教。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顺帝至正初,累官国子监丞卒。有《安雅堂集》。 ► 1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