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买得画舫将以为庵因作舟居诗

五湖不是学玄真,且喜素衣不上尘。 家移碧缬绫中任,身是屏风画里人。 闲追船子咨行脚,老倩中峰作近邻。 一衲蒙头万事已,无怀民与葛天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湖:指太湖及其周边的湖泊,这里泛指江湖。
  • 玄真:指道士,这里可能指隐士。
  • 素衣:白色的衣服,比喻清白无瑕。
  • 碧缬绫:一种华丽的织物,这里比喻船舱装饰精美。
  • 行脚:指僧人四处游方,这里指四处游历。
  • 中峰:指山峰,这里可能指附近的山峰或隐居的地方。
  • 无怀民:指没有世俗的牵挂和烦恼的人。
  • 葛天民: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这里指理想中的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翻译

我并非效仿那位隐士玄真,只是庆幸我的素衣不沾尘埃。 我的家安置在这华美的船舱中,我自身仿佛成了屏风上的画中人。 闲暇时追随着船子四处游历,年老时希望与中峰为邻。 一袭衲衣蒙头,万事皆已放下,我成了无怀民与葛天民那样无忧无虑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袁宏道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诗中,“五湖不是学玄真”一句,表明诗人并非刻意模仿隐士,而是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素衣不上尘”则形象地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清静无扰。后文通过“碧缬绫”、“屏风画里人”等意象,进一步以华美的语言描绘了隐居环境的优雅与诗人的超然心境。结尾的“无怀民与葛天民”更是将诗人的理想生活状态推向了极致,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简朴生活的深切向往。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