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方子公童字

方生老为客,往往狎青童。 下马揖平头,兴发如飙风。 瘦骨载野心,一饮百馀钟。 微波照颠影,线偶系虚空。 十阄七负觥,脱冠语篁丛。 从君文字饮,辜负石榴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狎青童:亲近年轻人。
  • 兴发:兴致高涨。
  • 飙风:狂风。
  • 瘦骨:形容身体瘦弱。
  • 野心:此指豪放不羁的性格。
  • 馀钟:超过一百钟,形容饮酒之多。
  • 颠影:摇晃的身影。
  • 线偶:比喻身体如线牵的木偶,形容醉态。
  • 虚空:空旷无物之处。
  • 阄:抓阄,一种游戏。
  • 负觥:输酒。
  • 篁丛:竹林。

翻译

方生虽然年老,却常常与年轻人亲近。 他一下马就向仆人作揖,兴致高涨如同狂风。 虽然身体瘦弱,但性格豪放,一次能饮百余钟酒。 摇晃的身影在微光中闪烁,身体如同被线牵的木偶,在空旷之处摇摆。 十次抓阄七次输酒,脱下帽子在竹林中说话。 与你共饮文字之酒,却辜负了石榴的红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方生豪放不羁的形象,通过对其饮酒、游戏等行为的生动刻画,展现了其性格特点。诗中“瘦骨载野心,一饮百馀钟”一句,既突出了方生的瘦弱,又强调了他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结尾“从君文字饮,辜负石榴红”则含蓄地表达了对方生才华的赞赏与对其生活态度的惋惜。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