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为杨中翰母中翰生十日而亡其母
十日无知识,那知有慈母。
稍长听人言,一言一酸楚。
辟如少唐儿,原不知乡土。
从人问闾庐,悲咽泪如雨。
哀怨本由衷,焉知涕无从。
一封黄纸诏,十里白杨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辟如:譬如,比如。
- 闾庐:故乡。
- 从:跟随,随着。
- 焉知:怎么知道。
- 黄纸诏:指皇帝的诏书,这里可能指代重要的文书或消息。
- 白杨:一种树,常用来象征悲伤和哀悼。
翻译
出生十天还未懂事,哪知自己有慈母。 长大后听别人说起,每句话都让人心酸。 就像那年轻的唐朝人,原本不懂故乡的意义。 向人询问故乡的事情,悲伤得泪如雨下。 哀怨之情发自内心,怎知泪水无法停止。 一封重要的文书传来,伴随着十里白杨的悲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幼年丧母的孩子的悲痛情感。诗中,“十日无知识,那知有慈母”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无知和后来的悔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理解失去母亲的痛苦,“稍长听人言,一言一酸楚”。诗中使用了比喻和象征,如“辟如少唐儿,原不知乡土”和“一封黄纸诏,十里白杨风”,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诗意的深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深刻地反映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对母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