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晦日

鄱阳秋水阔,鸣雁求其匹。 嗟我糟糠妇,练祥俄已毕。 我行在远道,悲来难具述。 忆昔丙寅岁,亲命初受室。 贫贱共黾勉,历年十有七。 子男四乳具,二女存其一。 汝弃阿虞去,母子裁三日。 临危片语无,血腥染衣衵。 譬彼荩臣节,尽瘁忽罹恤。 孑居无姑嫜,呱呱环绕膝。 岁月渐云邈,入户如有失。 秋风动前林,万里气萧瑟。 咄哉杞人愚,忧国岂其质。 跂余望故园,儿曹初即吉。 扁舟日迁延,岂不怀亲昵。 会当蚤还归,庭前戏梨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晦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 鄱阳:地名,今江西省鄱阳县。
  • 鸣雁求其匹:鸣叫的大雁寻找配偶。
  • 糟糠妇:指与丈夫共度艰苦生活的妻子。
  • 练祥:古代丧礼中的两个阶段,练为小祥,祥为大祥,表示丧期结束。
  • 具述:详细叙述。
  • 丙寅岁:丙寅年,此处指作者结婚的年份。
  • 黾勉:勤劳努力。
  • 子男四乳具:指有四个儿子。
  • 二女存其一:两个女儿中有一个还活着。
  • 阿虞:指作者的妻子。
  • 衣衵:内衣。
  • 荩臣节:忠诚的臣子的节操。
  • 罹恤:遭受不幸。
  • 姑嫜:公婆。
  • 呱呱:婴儿哭声。
  • 萧瑟:形容景色凄凉。
  • 咄哉:叹词,表示惊讶或不满。
  • 杞人愚:杞人忧天的故事,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 跂余:踮起脚尖。
  • 即吉:指丧期结束,可以举行吉礼。
  • 亲昵:亲近的人。
  • 梨栗:梨和栗子,此处指孩子们的游戏。

翻译

九月最后一天,我站在鄱阳湖边,看着秋水广阔,听着鸣叫的大雁寻找它们的伴侣。我叹息着与我共度艰苦岁月的妻子,她的丧期已经结束。我在远行的路上,悲伤之情难以言表。回忆起丙寅年,我初次结婚,与她共同勤劳努力,已经十七年了。我们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中有一个还活着。你离开了阿虞,母子只相处了三天。临终时你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血腥染红了你的内衣。就像忠诚的臣子尽职尽责,却突然遭受不幸。我孤独地生活,没有公婆,孩子们围绕在我的膝下。岁月渐渐远去,我走进家门,感到一种失落。秋风吹动前方的树林,万里之内气氛凄凉。哎,杞人的忧虑是多么愚蠢,忧国忧民难道不是更重要的吗?我踮起脚尖望着故园,孩子们的丧期已经结束,可以举行吉礼了。我每天都在考虑是否乘船回去,难道不是因为怀念亲近的人吗?我应该早点回去,在庭前与孩子们一起玩耍,戏弄梨和栗子。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对家庭生活的渴望。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鸣雁求偶的场景,作者抒发了对过去与妻子共度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糟糠妇”、“练祥”等词语体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和对丧期的重视。结尾处,作者表达了对早日回家的渴望,以及对与孩子们团聚的温馨场景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家庭温暖的无限眷恋。

陈邦彦

陈邦彦

明广东顺德人,字令斌。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既即位,授监纪推官。未任,举于乡。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至岭,闻隆武帝败,乃止。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旋闻桂王兵败,避居山中。清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据城固守。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永历谥忠悯,赠兵部尚书。 ► 2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