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读书佳山水王季重禹穴斋名也季重入都徵诗于余即以此意赠之山水果佳应知我言

我闻山阴道,应接靡馀隙。 古之会心人,咸于此躅踯。 每思造物怀,平分流峙脉。 其中应有异,时情安可获。 东游觅山隐,南寻见李白。 禹穴藏书处,实补东南坼。 萧条数百年,此意谁相索。 诗人王季重,山水群徵辟。 水山多幽韵,诗人少俗格。 碧柳垂陶门,青峰归谢宅。 陶谢不复还,水山动其魄。 骚歌有馀地,风雅无偏窄。 诗人欲继之,自许耽佳僻。 身携元化符,手把古刀尺。 中开金简文,上窥垂露迹。 何必嵩高竹,备徵科斗策。 岂俟蜀中桐,一扣临平石。 精灵既默聚,要妙归捃摭。 颇疑会稽来,此称再玄辟。 虚谷罕剩藏,幽泉避刻画。 诗人忽回首,风尘仰飞舄。 朝辞幽桂枝,暮整金台轭。 尽收萝薜颜,大启烟霞癖。 非关情性殊,毋乃盛名迫。 居诸不让人,晚暮徒相逆。 一刺虽灭磨,孤襟犹夙昔。 是时清梦馀,水山诏远客。 未必喧如静,方思损胜益。 春云入画图,秋霜留几席。 归来慎勿迟,岩阿转清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躅踯(zhú zhí):徘徊,停留。
  • 造物:指大自然。
  • 流峙脉:流动的山川。
  • 时情:当时的社会风气。
  • 造访:拜访。
  • 禹穴:传说中大禹藏书的地方。
  • (chè):裂开,此处指地理上的裂缝。
  • 骚歌:指诗歌。
  • 耽佳僻:沉溺于美好的僻静之地。
  • 元化符:指古代的符咒,象征着神秘的力量。
  • 古刀尺:古代的测量工具,象征着精确和规范。
  • 金简文:指古代的文献。
  • 垂露迹:指古代的书法。
  • 嵩高竹:指嵩山上的竹子,古代用来制作书写的工具。
  • 科斗策:古代的算术书。
  • 蜀中桐:指蜀地的桐木,古代用来制作乐器。
  • 临平石:指古代的一种乐器。
  • 精灵:指神秘的自然力量。
  • 捃摭(jùn zhí):收集,搜集。
  • 再玄辟:再次开启神秘的探索。
  • 幽泉:深邃的泉水。
  • 飞舄(xì):飞翔的鞋子,比喻快速移动。
  • 金台轭(jīn tái è):指高贵的地位或权力。
  • 萝薜颜:指山林中的美景。
  • 烟霞癖:对山水景色的热爱。
  • 居诸:居住。
  • 晚暮:晚年。
  • 孤襟:孤独的心境。
  • 岩阿(yán ē):山岩的角落。

翻译

我听说山阴的道路,应接不暇,没有空隙。古代那些心有所会的人,都在这里徘徊。我常常思考大自然的意图,平等地分配山川的脉络。其中必然有不同寻常之处,但当时的社会风气怎能理解呢?我东游寻找隐居的山林,南寻见到李白。禹穴是大禹藏书的地方,实际上弥补了东南的裂缝。萧条了几百年,这些意义谁又能探寻呢?诗人王季重,被山水所征召。山水多有幽深的韵味,诗人少有世俗的格调。碧绿的柳树垂挂在陶渊明的门前,青翠的山峰归属于谢灵运的宅邸。陶渊明和谢灵运不再归来,山水却动人心魄。诗歌有足够的空间,风雅没有偏颇。诗人想要继承这些,自认为沉溺于美好的僻静之地。身携神秘的符咒,手持古老的测量工具。中间开启了古代文献,上窥古代书法的痕迹。何必非要用嵩山上的竹子,准备征召科斗策。岂能等到蜀地的桐木,一扣临平石。神秘的自然力量已经默默聚集,要妙之处在于收集。我颇怀疑会稽的到来,这是再次开启神秘探索的称号。虚谷中罕有剩余的藏匿,幽深的泉水避开刻画。诗人忽然回首,风尘中仰望飞翔的鞋子。早晨辞别幽静的桂树枝,傍晚整理高贵的地位。完全收起山林中的美景,大大开启对山水的热爱。并非情感和性格不同,只是因为盛名的压迫。居住不让人,晚年徒劳地相逆。一张刺虽已磨灭,孤独的心境依旧如昔。此时清梦之余,山水召唤远方的客人。未必喧闹如同静谧,方才思考损失胜过增益。春云进入画图,秋霜留在几席。归来时切勿迟疑,山岩的角落转变成清新的碧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水的深情和对古代文化的向往。诗中,诗人通过对山阴道、禹穴等地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