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初入东林雨中

穷天刻冷翠,浓雨洗幽青。 湿云坼西岭,坐见武吕晴。 远公昔庵此,莲花漏初成。 岩窦列宗雷,石梵彻天清。 想像醉五柳,颠颓望釜铛。 旷心闻法语,啼儿畏锦嫦。 达哉远师鉴,礼法怜祼裎。 客儿虽百醒,不以易一酲。 千二百岁后,白藕无根荣。 莲宗启未社,唐子惭道盲。 掬流浣尘貌,寒潭吹古腥。 山僧如石瘦,莲堂空几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穷天:形容天空的辽阔无边。
  • 刻冷翠:形容山色苍翠而带有寒意。
  • 湿云:湿润的云雾。
  • (chè):裂开,这里指云雾散开。
  • 武吕:地名,此处指庐山一带。
  • 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东林寺修行。
  • 莲花漏: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慧远所制的莲花漏。
  • 岩窦:山洞。
  • 宗雷:指宗炳和雷次宗,两人都是慧远的弟子。
  • 石梵:指山中的梵音,即佛教音乐。
  • 五柳:指陶渊明,因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自称五柳先生。
  • 颠颓:颓废,放纵。
  • 釜铛(fǔ chēng):古代的炊具,这里指陶渊明的生活简朴。
  • 旷心:开阔的心胸。
  • 法语:佛教的教义。
  • 啼儿:指小孩的哭声。
  • 锦嫦:指美丽的女子。
  • 达哉:赞叹词,表示对慧远的敬佩。
  • 裸裎(luǒ chéng):裸体,这里指慧远对礼法的尊重。
  • 客儿:指慧远的弟子。
  • 百醒:形容非常清醒。
  • 一酲(chéng):一次醉酒。
  • 莲宗:即净土宗,由慧远创立。
  • 启未社:指慧远创立的莲社,又称白莲社。
  • 唐子:指唐代诗人。
  • 惭道盲:自愧对佛法的无知。
  • 寒潭:寒冷的潭水。
  • 古腥:古代的气息。
  • 山僧:山中的僧人。
  • 莲堂:指东林寺中的莲社堂。
  • 几楹(jǐ yíng):几根柱子,形容建筑物的空旷。

翻译

天空辽阔,山色苍翠而带有寒意,浓密的雨洗刷着幽深的青色。湿润的云雾散开在西岭,我坐在那里,看见武吕一带放晴。远古的慧远大师曾在此修行,他制作的莲花漏刚刚完成。山洞中排列着宗炳和雷次宗的遗迹,山中的梵音清澈透天。我仿佛看到了陶渊明醉态颓废,望着简朴的炊具。心胸开阔地聆听着佛教的教义,小孩的哭声让我害怕美丽的女子。慧远大师真是了不起,他尊重礼法,怜悯裸体的人。他的弟子虽然非常清醒,却不以一次醉酒为意。一千二百年后,白色的藕没有根也能繁荣。莲宗开启了未社,唐代的诗人自愧对佛法的无知。我捧起流水洗净尘世的容貌,寒冷的潭水吹来古代的气息。山中的僧人如同石头一样瘦削,莲社堂空旷,只有几根柱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游庐山初入东林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深情回忆,展现了庐山的幽静与历史的厚重。诗中“穷天刻冷翠,浓雨洗幽青”等句,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同时,通过对慧远大师及其弟子的描写,体现了对高僧智慧和品格的钦佩,以及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