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堂诗为杜总戎日章

支公好骏马,俗以为不韵。 头陀手铦戈,标格乃白俊。 将军起马上,铁腕风雷迅。 朝踏雪山冰,夜眠青冢燐。 豁然悟无生,心花见锋刃。 辟如担夫争,见者笔意进。 关捩偶相触,石火不容瞬。 归来读诗书,如暗得灯烬。 堂堂三圣人,同宗偶异胤。 刻影求飞鸿,雾耶自生晕。 白水涌冰轮,千江同一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支公:指支遁,东晋时期的著名僧人,以好马著称。
  • 不韵:不合时宜,不符合常规。
  • 头陀:指苦行僧。
  • 铦戈:锋利的戈。铦(xiān):锋利。
  • 白俊:清秀俊美。
  • 无生: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 心花:比喻心中的悟性或灵感。
  • 关捩:关键,转折点。
  • 石火:比喻极短暂的时间。
  • 三圣人:指孔子、释迦牟尼、老子,此诗中指三教的创始人。
  • 异胤:不同的后代,这里指三教虽然起源不同,但有相通之处。
  • 刻影求飞鸿:比喻追求不切实际的事物。
  • 冰轮:指月亮。
  • 千江同一印:比喻万物归一,千江万河最终汇入大海。

翻译

支公喜爱骏马,世俗认为这不合常规。 苦行僧手持锋利的戈,他的外表清秀俊美。 将军在战马上,铁腕如风雷般迅猛。 早晨踏过雪山冰原,夜晚在青冢旁安眠,周围是闪烁的燐火。 突然间领悟了超越生死的境界,心中的悟性如锋刃般显现。 就像挑夫争先恐后,旁观者笔下的意境也随之进步。 关键的转折点偶然相触,时间短暂如石火一闪。 归来后阅读诗书,如同在黑暗中得到灯火的指引。 堂堂正正的三位圣人,虽然起源不同,但有相通之处。 刻画影子追求飞鸿,如同雾中自生光晕,不切实际。 白水涌出冰轮般的月亮,千江万河最终汇入大海,归于同一印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支公、头陀和将军的描绘,展现了不同人物的特质和境界。支公的好马、头陀的铦戈、将军的风雷迅捷,分别代表了世俗、苦行和武力的不同追求。诗中“豁然悟无生,心花见锋刃”表达了从世俗的束缚中解脱,达到精神上的觉悟和自由。最后通过对三圣人的提及,强调了不同文化和信仰间的相通性,以及万物归一的哲学思想。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和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