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怀古

薄云浅照玫瑰红,一笑君王三举烽。 羯鼓楼头鼓一通,霓裳夜舞玻璃风。 赭山梁海老英雄,凿地出天开幽宫。 月珠如炬衔两龙,三泉照澈白日同。 蓬莱方丈远不逢,方士谈仙如镂空。 ?舸满载稚芙蓉,堆珠积玉海波中。 千岁老狐穴深丛,阴厓占断石帘栊。 飞乌吐火烧青松,鸣雨鸣风怪哉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秦始皇陵的所在地。
  • 羯鼓: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状似鼓,用羊皮制成。
  •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乐舞,传说是唐玄宗所作。
  • 玻璃风:形容风轻柔透明,如同玻璃一般。
  • 赭山梁海:赭山指红色的山,梁海可能指广阔的水域,这里用来形容秦始皇的陵墓宏伟。
  • 幽宫:指秦始皇的陵墓,因其深藏地下,故称幽宫。
  • 月珠如炬:形容月光如炬火般明亮。
  • 三泉:指秦始皇陵中的三个泉眼,象征水源丰富。
  • 蓬莱方丈: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方丈、瀛洲,是道教神仙居住的地方。
  • ?舸:古代的一种大船。
  • 稚芙蓉:指初开的荷花,象征纯洁美丽。
  • 穴深丛:指狐狸的巢穴深藏在丛林之中。
  • 阴厓:指山崖的阴面。
  • 石帘栊:形容山崖的石壁如同帘子一样。
  • 鸣雨鸣风:形容风雨交加,声音大。
  • 怪哉虫:指奇特的昆虫,这里用来形容环境的神秘和奇异。

翻译

薄薄的云层浅浅地照耀着玫瑰般的红色,君王一笑,三次点燃烽火。 羯鼓在楼头敲响,一通鼓声后,夜晚的霓裳羽衣舞在玻璃般的风中起舞。 红色的山和广阔的海见证了老英雄的辉煌,他凿开大地,创造出天际般的幽深宫殿。 月光如炬火般明亮,两龙相衔,三个泉眼照亮了白日。 蓬莱和方丈的仙境遥不可及,方士谈论仙境如同空谈。 大船满载着初开的荷花,珍珠和宝石堆积在海波之中。 千年的老狐狸在深密的丛林中筑巢,阴暗的山崖占据了石壁如帘的地方。 飞鸟吐出火焰,烧焦了青松,风雨交加,发出奇怪的声音,昆虫也显得异常。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骊山及其周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秦始皇陵的宏伟与神秘,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羯鼓楼头鼓一通”、“霓裳夜舞玻璃风”等,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庄严的氛围。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以及对时光流转的哀愁。整体上,诗歌融合了历史与自然,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